普遍現象腳板底長水泡
在夏天,我們的腳出汗,腳板底總是會長水泡。水泡埋藏在皮膚的深處,戳破才會有水排出來。排不出來的水泡,會出現硬皮的現象,走路時會很疼,長期發展就是足癬了。這種現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但卻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的重視,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腳板底長水泡的危害,這種普遍的現象為什麼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雙腳起水泡恐怕是戶外運動最常見的狀況了。新鞋磨合期、長途跋涉等都會導致雙腳出現水泡。如果真的在戶外運動中遇到雙腳起泡的麻煩,並且沒有條件讓你有足夠長時間進行休息,那就要將水泡用乾淨的尖物刺破,把水泡中的水擠出,貼上創可貼即可。
一定要忍著疼把水擠乾淨,否則第二天將十分痛苦。建議大家在長時間徒步前一定要與戶外鞋有充分的磨合,並且這個磨合並不是穿著戶外鞋在城市中溜達,而是起碼要爬過幾次山才可以。另外戶外鞋配上合適的鞋墊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其實導致雙腳起泡的因素,不論是新鞋磨合期還是長距離跋涉,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長時間的行走使腳部熱量增加,雙腳無論是遇到外界水的侵襲還是來自鞋內部雙腳的汗氣,這些潮濕都會造成腳底皮膚變軟,再經過一定程度摩擦後,腳部真皮下的積水就會形成水泡,繼續行走將疼痛難忍,而這個過程都是在戶外鞋的小空間內發生的。由此可見,戶外鞋的性能將直接影響你雙腳的安全,如果你的戶外鞋具有阻擋外界水進入,並能使雙腳的汗氣迅速排出,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腳部起泡. 因穿鞋或運動引的腳底水泡,最重要的處理是暫時不要穿鞋,保持乾燥通風,如果水泡太大,可以用消毒過的針,將水泡刺破,放出組織液,在這過程要保持無菌,水放出之後,局部可以塗含抗生素的藥膏,以免細菌感染。再貼上創可貼。
隔了一晚上,如果水泡再積水的話,要以同樣的方式把水擠出。也有些人利用消毒過的絲線穿過水泡。利用毛細管現象而使內部的液體不斷的流出。如果沒有細菌感染,大部分的水泡會在一到二星期內吸收完全,新的皮膚會長出來,到時舊的皮膚會自動脫落,沒有特殊方法可以加速癒合,如果傷口很疼,可以掛一般外科拿止痛藥止痛,一般在三到五天后就不大會痛。等待復原期間,要注意保持乾燥及避免細菌感染。此外,應避免穿純棉的襪子,純棉的襪子比尼龍的更容易形成血泡。如果硬把長水泡的皮膚剪掉,不但會增加疼痛,而且走路時會更困難。因此,在回到家裡之前,最好不要去碰它。這樣也可避兔細菌感染。
回家後,如果傷口幹了,外面的一層皮自然就會剝落。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清潔且不斷的消毒,以避免感染。可外搽複方苯甲酸酊、十一烯酸軟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咪康唑霜劑,外用塗擦,每日1~2次,連續2~4周。預防起水泡的方法當然是穿上合適的鞋子以及織法和纖維都較細的襪子,或在容易摩擦的地方事先貼上膠帶等等。正確系鞋帶可以防止腳底起水泡以及腳後跟擦傷 . 把系鞋帶當作一大問題來研究,很多人肯定會不屑一顧,系鞋帶小菜一碟,我很早就會了。的確如此,在這個世界上稍微正常一點的人,沒有不“會”系鞋帶的。但對於戶外運動或徒步旅行來說,我們將針對不同的登山鞋,給大家介紹幾種更好的,更舒適的系鞋帶方法。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腳板底長水泡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腳板底長水泡雖是常見現象,但是它的危害卻也不容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抓、撓,不要用高溫的水洗腳,避免使用刺激性過強的肥皂洗漱,選用好的透氣性的棉質襪子,保證勤洗襪子,不與其他人共用毛巾等。預防被傳染。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講的,希望對大家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