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少兒出現心律不齊怎麼辦?

心率失常的解剖生理基礎,心臟傳導系統有著非常好的行程心臟激動的功能,也就是自律性,兩種心肌細胞均可以接受以及傳播心臟激動的功能,分別是應激性和傳導性,工作心肌細胞的生理狀態下沒有自律性但是在病理條件下可以形成激動,那麼少兒出現心律不齊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①自律性:自律性來源於心臟傳導系統的起搏細胞,其電生理特性與一般心肌細胞不同,靜息電位不穩定,發生自動緩慢除極,一旦達到閾電位,即可發生自發的除極過程而產生激動。

②應激性:心肌對一定強度的刺激能引起反應,表現為電活動及機械性收縮。心肌在接受刺激後其應激性發生一系列變化,在一次激動之後,對接踵而來的刺激不產生反應,此期稱為不應期。在不應期的初始階段,不產生任何反應,稱絕對不應期,其後一段很短的間期內,只有強的刺激才能引起微弱的反應,稱相對不應期。心臟不同部位的不應期長短不一,房室結區最長,心室肌次之,心房最短,右束支較左束支長。正常情況下,心室肌的不應期大致相當於心電圖中的Q-T間期,T波頂峰之前為絕對不應期,其後為相對不應期。心率愈慢,不應期愈長,心率愈快,不應期愈短。于心室相對不應期開始,大約相當於T波頂峰,其應激性可異常增強,較弱的刺激可導致很強的反應,稱為易損期。如室性過早搏動發生在T波頂峰,易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在不應期之後的一段很短時間為超常期,此期發生反應所需閾電位較低。

③傳導性:心肌可將衝動傳導到鄰近組織。心臟各部位的傳導速度不同,房室交接區最慢為50~200mm/s,浦頃野纖維最快4000mm/s,房室束1000~1500mm/s,心室肌300~400mm/s。心肌的傳導性與應激性密切關聯,在心肌的絕對不應期中傳導中斷,在相對不應期傳導速度明顯減慢,這種生理現象稱干擾。不應期異常延長,則發生傳導阻滯。

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產生激動的頻率最高,控制整個心臟活動,為心臟的起搏點,形成竇性心律。當竇房結起搏功能發生障礙時,則下一級的傳導系統,通常是交接區可代替竇房結作為心臟的起搏點,以維持心臟收縮和舒張活動,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如竇房結以外的起搏點的自律性增高,超過了竇房結而控制部分或整個心臟活動,即形成過早搏動或異位心動過速。近年來心肌電生理的研究,房室交接區自上而下可分為3部分:房結區、結區及結束區。結區無自律性。

正常情況下竇房結產生激動的頻率是最高的,他控制著整個心臟的活動是心臟的起搏點,從而形成了竇性心率,當竇性節氣薄功能發生障礙的時候,下一級的傳導系統通常就會使交接區可代替竇房結左心臟的起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