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帶孩子看病最省錢的6個小妙招

哪個小寶寶沒個頭疼腦熱拉肚子的時候?生病了當然要去醫院,雖然有時候寶寶只不過是些小毛病,但醫藥費卻不少。下面幾個小妙招能讓你在醫院裡少花一些不必要的錢,不妨看一看吧!

妙招1大病大醫、小病小瞧

目前,我國醫院按照其醫療設備和技術力量的不同分為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一般來說,三級醫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醫院)設備精良,運行成本高,所以其門診掛號費、檢查費、手術費、住院費等等均高於一、二級醫院。爸爸媽媽帶寶寶看病應該遵循“大病大醫、小病小瞧”的原則,如果只是一般的常見病,可選擇到離家較近的“小”醫院或者正規社區醫院裡的兒科醫治,這樣看病的花銷自然節省多了。

妙招2帶齊病歷資料

醫生給寶寶看病時,都要瞭解寶寶過去曾有過哪些疾病史、打過哪些預防針、對哪些藥物過敏、有無家族遺傳病史、曾經做過的什麼檢查、診前服過什麼藥等相關資訊。如果看病時忘記攜帶以上資料,醫生為了安全起見,只好重新開化驗單排查病因,結果既浪費了金錢也浪費了時間。

妙招3初診可掛普通號

有的父母帶寶寶看病時不管寶寶的病是輕是重,總是習慣掛專家號,其實,如果寶寶病情不是很複雜,應儘量選擇普通門診來就診。更何況在寶寶初次就診時,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醫生,都要對寶寶的病因、病史、病情做詳細的瞭解,從而根據病情做相應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等常規檢查,待相關的結果出來以後才能確診治療。對於以上的那些初診工作,普通醫生是絕對能夠勝任的。

妙招4不要迷信高檔檢查

就診過程中有部分愛子心切的父母總是主動要求接受各種“高檔”醫療檢查,殊不知幾十塊錢心臟結構的超聲波檢查比上千元檢查費的CT、核磁共振效果更好,況且這些費用昂貴的診療項目並不適合所有的患者,特別是對於7歲以下的幼兒,有些檢查還會有副作用,嚴重的甚至會留下後遺症。

妙招5首選普通藥

有些家長總以為“藥貴則靈”,這樣的觀念可不正確。假如寶寶患的是普通的常見病,動輒要求吃高價進口藥、用高級抗生素,如此濫用藥物不僅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還容易令寶寶稚嫩的身體引起不良的藥物反應,增加了危險性。

妙招6巧選手術時間

各大醫院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星期天不做手術,但大部分醫院的手術時間大都安排在週一至週六的上午,週末休息一般不做手術,除非是急診。所以如果寶寶患的不是急診手術,父母可以讓寶寶在週一、週二住院,做完手術前的各項檢查後,寶寶在週四或週五就可以排上手術。如果寶寶在週三、週四住進醫院,做完術前檢查剛好趕在週末,就只能在醫院等待到下周再做手術,父母也不得不多花兩天的住院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