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女人在這時期最易貧血!

由於生理特點,決定了女性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女性每次月經週期約失血30~50毫升,失鐵量約15~25毫克。

人體有代償功能,能保持體內鐵質的相對平衡,但有的女性月經量大,為了美麗常常會過量控制飲食,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時間久了,營養攝入不均衡,特別是鐵的缺乏更易患上缺鐵性貧血。到底哪些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貧血呢?

一是青春期。研究表明,青少年貧血的人數在不斷增長,其中少女尤為多見,約占到10%左右。

青春期少女發育快,隨著月經的來臨,需鐵量遠遠超出一般需求,但是不少家長缺乏醫學常識,不注意適量增加營養,補充鐵質,孩子患上缺鐵性貧血還渾然不知。

食欲不振,反應變慢,記憶力減退,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形成反甲;稍一活動就感到心慌、氣急、頭暈、眼花、耳鳴。這些症狀的出現會使青春期中的女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學習成績自然就會走下坡路,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女生到了初中學習會驟然下降。

二是備孕期間和妊娠期。備孕前的女性一定要首先確認有沒有貧血症狀,如果有請及時去醫院治療。輕度貧血的女性影響較小,但重度貧血會增加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概率,產婦易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嚴重的甚至會心力衰竭危及產婦的生命,胎兒也會發育不良,增加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的風險。所有孕婦在首次產檢時(最好在妊娠期12周內)檢查外周血常規,每8到12周複查血常規。

此外,請家人多關心家中這位准媽媽,看看孕婦有沒有疲勞、臉色蒼白、乏力、心悸、頭暈、脫髮、呼吸困難和煩躁等表現,如果有這類現象,請您及時陪孕婦來正規醫院檢查,不要畏懼就醫,貧血不恐怖,及時發現稍加調理即可康復。

很多人發現貧血,就喝牛奶、吃紅棗,其實都是錯誤的理念。

牛奶、乳酪等乳製品不但不能補鐵,還會抑制鐵的吸收。其他抑制鐵的吸收食物還包括穀物皮、穀物、高精麵粉、豆類、堅果、茶、咖啡、可哥等。而紅棗雖然是紅色食物,但補鐵效果卻一般。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多吃含血紅素鐵的食物,例如紅肉、魚類及禽類等;水果、土豆、綠葉蔬菜、菜花、胡蘿蔔和白菜等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可促進鐵的吸收,如菠菜、紫菜頭、動物肝、動物血及山楂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對防治貧血有很好效果,提倡使用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