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落枕的8個方法
落枕病因病理
睡眠時姿勢不良,頭頸過度偏轉,或睡眠時枕頭過高、過低或過硬,均可使局部肌肉處於長時間緊張狀態,持續牽拉而發生靜力性損傷。
頸項背部受風寒侵襲,嚴冬受寒,盛夏貪涼,風寒外邪侵襲使頸背部某些肌肉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功能障礙。
常規治療
理筋手法
手法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因按摩可很快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疼痛,往往經治療一次,症狀即減輕大半,如配合藥物等治療,則療效更佳。
1、揉推摩法:患者端坐,術者站于患者背後。緩慢轉動頭頸,在頸項部找到痛點或痛筋後,用拇指或小魚際在患部作揉、推、摩,平穩施壓,使痙攣的肌肉得到緩解,疼痛減輕,再找出新痛點用同法操作,如此反復,至活動基本正常,痛點消失為止。
2、伸筋療法:運動醫學研究說明,拉緊痙攣的肌肉使之伸展,並維持兩分鐘以上,可使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減輕或消失。利用這一原理,有針對性地使痙攣、收縮的頸肌得到充分伸展,成功地解除頸肌痙攣,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從而達到恢復頸部肌群平衡,建立良性迴圈的目的。
(1)胸鎖乳突肌伸筋法:患者仰臥位,術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以固定肩部,另一手扶同側下頜,並緩慢使患者頭部轉向對側,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內保持雙手位置不動,兩分鐘後放鬆。雙側分別進行,重複操作3~5次。
(2)斜角肌伸筋法:體位同上,述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另一手扶同側顳部,雙手反向用力,使患者頸部側屈向對側,並在患者能忍受限度為保持頸部側屈位兩分鐘,隨後放鬆,先健側後患側,重複3~5次。
(3)斜方肌、提肩胛肌伸筋法:患者坐位,術者立其後,雙手肘部按住患者雙肩以固定肩部,雙手手指重疊扶在患者頸枕部,逐漸向前下方用力,使患者頸部前屈,並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內保持頸部前屈兩分鐘,隨後放鬆,重複3~5次。
以上方法可單獨應用,亦可配合應用。每日治療一次,3次為一療程。
針灸治療
1、處方:大椎、後溪、懸鐘、落枕穴及阿是穴針灸並用,瀉法。
2、操作:諸穴均常規針刺,同時囑患者在行針中向前、後、左、右活動頸項部;由風寒所致者局部加灸。
藥物治療
1、瘀滯型:宜活血舒筋,常用舒筋活血湯(羌活6克,防風9克,荊芥6克,獨活9克,當歸12克,續斷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紅花6克,枳殼6克)加減。
2、風寒型:宜疏風祛寒,宣痹通絡,常用葛根湯(葛根15克,麻黃8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生薑3片,大棗3枚)、桂枝湯(桂枝9克,芍藥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4個)或羌活勝濕湯(羌活15克,獨活15克,槁本15克,防風15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蔓荊子10克)加減。
外用藥可局部擦正紅花油或外貼傷濕止痛膏、風濕跌打膏等。
物理治療
可選用電療、磁療、超聲波等儀器進行局部理療,溫筋通絡,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病症。
拔罐治療
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輕者直接拔罐;疼痛較重者可先在局部用皮膚針叩刺出血,然後再拔火罐,可行走罐法。
牽引治療
用枕頜帶牽引,以坐位牽引為主,牽引重量為2~5千克,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
“落枕穴”穴位刺激治療落枕
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圓棍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症狀會有明顯減輕。
方便、實用、無創傷,特別適合患者自我康復治療。
米醋熱敷治療落枕
取米醋300~500毫升,準備一塊棉紗布浸入米醋中,然後將浸濕的棉紗布平敷在頸部肌肉疼痛處,上面用一個70℃~80℃的熱水袋熱敷,保持局部溫熱20~30分鐘。熱水的溫度以局部皮膚感覺不燙為度,必要時可及時更換熱水袋中的熱水,以保持溫度。熱敷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活動頸部,一般治療1~2次,疼痛即可緩解。如果家中沒有棉紗布,也可用純棉毛巾代替。
米醋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局部熱敷後可有效緩解“落枕”帶來的不適。
預防調護
治療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放鬆頸部肌肉,疼痛緩解後,應積極進行頸部的功能活動,可作頭頸的前屈、俯仰、左右旋轉動作,以舒筋活絡。
睡眠時枕頭要合適,不能過高、過低、過硬,避免頸部受寒受涼,儘量不要在床上看書、看報、看電視。枕頭要置於頸項部,避免頸部受風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