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中拔火罐的小竅門!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處於身心疲憊的狀態,多的朋友就喜歡用一些中醫的方法來進行身體的調養。比如說中醫的拔火罐對我們的身體保健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要在生活中運用拔火罐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不認得話對你的健康也是有損傷的。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果經常去拔火罐應該掌握哪些小竅門呢?我就為朋友們具體的講一講在生活中我們打火不管要注意的一些健康知識,為了您的身體保健快來瞭解一下吧!

拔火罐的罐筒常用的有玻璃罐、竹罐和藥瓶改制的抽氣罐。在民間除採用上述罐筒外,還有大小合適的杯子、小碗、瓷罐、鐵罐等代用品。

拔罐簡單易學,操作方便,自行拔罐時,應注意以下八個方面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用過的罐子一定要用過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時左右,然後清水洗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損的不能用。

應注意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選擇清靜、光線和冷暖適宜的室內環境為佳。

盡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罐子後,緩慢改變體位。

初次治療者和體弱、年老、兒童等及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具,並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對於饑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後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的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可略長;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背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則相對縮短。

起罐後,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幾小時或數日後即可消失。

拔罐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頭暈、心慌、噁心、嘔吐等暈罐現象,切勿驚慌失措,應把病人的上衣扣解開,給熱開水喝(可加些糖),注意保暖。經上述處理後仍未緩解症狀時,應立即起罐,讓病人去枕平臥。如出現昏厥、低血壓時,應把枕頭墊于腳下,成頭低腳高狀態,同時以指甲緣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以指尖按合谷、內關、足三裡等穴位。

以上為朋友們很詳細,具體的介紹了在生活中我們拔火罐,的一些小竅門及一些注意事項。那麼方法運用正確了我們才能真正達到對身體的保健作用,不然的話拔火罐也是存在易燃一定的危險特別是方法運用錯誤,有可能會燙傷大家的皮膚,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