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效果好?

大家都知道對於服用藥物時,時間的掌控對疾病的療效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正確的服藥時間也是我們大家都比較混亂的問題,可能西藥對於服用時間上的規定醫生或是一些說明書上都會說得比較清楚,但是對於中藥,一般都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說明,所以很多人也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的效果會好一些呢?下面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中藥的服法。

餐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用於治療肝腎虛症和腸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藥均宜餐前服。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性容易下達,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粘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餐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用於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藥,或毒性較大的藥,均宜在飯後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常用於治療脾胃病。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用藥後應仰臥;有心、口、耳病等,服藥後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藥後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康部位側臥,如藥性沉降,應擇患病部位側臥。

隔夜服: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沖服:沉香、木香等貴重藥物或芳香藥,久煎影響藥力,有時要沖服,即先將藥物置入杯中,乘熱將藥沖入,溫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紅花等熱水浸泡後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揮發。

冷服:在藥液冷卻後服。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宜冷服。

溫服:藥煎好後放一會,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凡平和補益藥均宜溫服。

熱服:在藥液比較熱時服用。凡解表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的目的,袪寒、通血脈的藥也宜熱服。

由以上文章的介紹,我們可以瞭解到,要論中藥的正確服用時間其實是要看自己的藥是屬於治療什麼類型才能判定的,所以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效果好這個問題也是因藥而異的,大家如果對什麼時間服用比較好不太清楚,最好是跟醫生詢問清楚後再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