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症狀警惕心血管疾病 如何預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以引起一系列心臟和血管的病變,但除了心悸、心前區疼痛這些明顯症狀外,在心臟發病早期就有一些皮膚、四肢、呼吸上的體表徵兆,瞭解這些徵兆,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那麼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皮膚
若一個或數個指(趾)經歷了由白變紫再變紅的過程,則是典型的雷諾綜合征症狀。由指(趾)動脈開始,到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先後發生痙攣或功能性閉塞,因而局部皮膚蒼白。之後動脈痙攣先於小靜脈痙攣消退,而造成毛細血管內血液淤滯、缺氧,出現紫紺。血管痙攣解除後,局部迴圈恢復,並出現反應性充血,故皮膚出現潮紅,最後轉為正常色澤。
對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早期皮膚輕度潮紅,隨著病情發展,可呈蒼白色或青紫色。發生血管痙攣時,患肢可突然劇烈疼痛,皮膚冰冷而呈蒼白色。
如果臉色呈暗紅色,可能是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當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時,或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症狀,需重視治療。
呼吸
呼吸困難、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臟病的第一徵兆。當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若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通常心功能不全時,血液和氧氣不能很好的輸送到心臟,從而導致呼吸困難。
耳朵
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表現。另外,如果耳垂出現一條連貫的皺褶,極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如小指粗的表筋,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先兆。
四肢
中老年人患心臟病時,往往會出現下肢水腫,這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靜脈血回流受阻的表現。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並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或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上述體表特徵出現並持續存在時,應引起一定的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體表的早期症狀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還需進一步到醫院確診。
心血管病的預防方法
第一周:開始行動
頭一周的鍛煉目標非常簡單,那就是行動起來,讓自己的身體開始適應運動的模式。此時固定的有氧運動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使用健身房裡的健身器械或者通過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方式,進行三次中等強度的鍛煉。再次,鍛煉後休息一天。這個星期,你只需要考慮鍛煉模式,不用過多地關注鍛煉效果。但為順利排出體內毒素,每天應保證至少喝兩升水。
鍛煉強度:每次鍛煉30分鐘左右,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第二周:間歇性鍛煉
通過第一周的預熱,人們會感到身體充滿了活力。這周的間歇性鍛煉,能使人們避免在工作壓力與恢復週期的相互交替中感到過度疲憊。快走、跑步、騎自行車或使用健身器械是合適的鍛煉方式。鍛煉過程由3分鐘中低強度運動和2分鐘高強度運動交替組成。這既能保證人在劇烈運動後得到充分恢復,也為下一個間歇性鍛煉做了準備。注意每天多吃水果,但不要吃含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乳酪等。
鍛煉強度:先進行一般的有氧運動,接下來是間歇性鍛煉,將提高心血管機能的3分鐘低強度運動和2分鐘劇烈運動交替進行,重複上述兩個步驟6次。
第三周:對抗性訓練
它有助於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富含抗氧化劑的綠茶,儘量避免讓咖啡和碳酸飲料參與你的生活。
鍛煉方法及強度:先進行間歇性鍛煉,再進行30分鐘左右的力量訓練,如弓步、半俯臥撐、扶健身球做下蹲、單手握啞鈴作划船狀。
第四周:分部位練習
此時,又到了再一次加大鍛煉強度的時候了。試著增加每次間歇性鍛煉的時間,同時將身體劃分為上、下兩部分進行鍛煉,即加強對身體上、下部分肌肉群的鍛煉。不要擔心鍛煉後肌肉有輕微的酸痛感,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會造成傷害。
鍛煉方法及強度:1.進行間歇性鍛煉;2.針對上肢的鍛煉:向下拉伸手臂、轉腰、兩手在背後交叉下拉(坐式)、兩腿屈伸(坐式)、單臂舉啞鈴;休息兩分鐘後,按順序重複上述動作2次;然後休息半分鐘,可用坐式屈團身(雙腿伸直,上身後仰,身體保持平衡,然後屈膝收腹,使腹肌極度折屈。練習中雙腳始終不能觸及地面或床面)等方法鍛煉腹肌。3.針對下肢的鍛煉:腿部推蹬、弓步、踏板練習、3分鐘騎車練習,重複上述動作4次。
第五周:補充能量
在順利度過上星期,並享受了增加鍛煉強度的過程後,現在你的能量水準將要達到峰值。從這一刻開始,需要改善自己的肌肉張力。如果發現自己產生了強烈的饑餓感,在鍛煉後一定要補充一些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不需要吃太多,很少的食物就能讓你從高強度的鍛煉中恢復過來,並有效地阻止再度產生強烈的饑餓感。
鍛煉強度:1.進行間歇性鍛煉;2.鍛煉上肢;3.鍛煉下肢。
第六周:快要靠近終點
最後一星期,你會發現並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夢幻般的改變,不過,一定不能讓自己的辛苦鍛煉成果付諸東流,下定決心將運動保持到新年吧。鍛煉方法與第五周相同。需要強調的是,以上任何運動,都要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以及運動後的5分鐘調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