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子女移民父母怎麼辦 父母隨遷還是留守

“隨子女遷至國外居住的老人獲得國外子女的經濟和情感支持均明顯減少。”這是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超在最新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那麼留守國內的父母呢?根據這份研究顯示:移居國外的成年子女對留守國內的老年父母代際支持則明顯不足,贍養老人的意識逐漸淡漠。為老年父母提供的經濟支援也逐漸減小,這種趨勢不容忽視。

這一份根據中國政法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和美國愛荷華大學共700多份樣本問卷研究出來的結論是否真實反映了當代中國移民家庭老人的真實幸福感?李超認為:“目前學術界關於移民因素對家庭代際支持影響研究甚少,也沒有明確結論。但國際遷移給新移民家庭老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困境,的確成為困擾這些海外華人現實而沉重的生活難題。”

“我們都是空巢老人。”家中獨子已經出國30多年的李伯坦然笑著告訴記者。如今已經80高齡的他依然思維敏捷,頭腦清醒,但他們老兩口已經無力再乘坐飛機,折騰十幾個小時前往美國看望移民多年的兒子。

近年來,國際遷移潮給新移民家庭老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困境,這已經成為海外華人繞不開的難題,也成為目前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超的研究也緣起於此。

移民子女:不願意贍養老人?

根據2014年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移民大幅度增長,截至2013年末,已達900余萬人,其中絕大部分為青年。

李超介紹,他們的研究物件是改革開放後的新移民,與改革開放前移居國外的移民有顯著不同。他說:“30多年過去了,這些新移民在國外紮根,但父母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面臨著艱難的養老抉擇,是留守國內生活,還是隨子女遷至國外定居?”

“對留守國內的老年父母來說,子女在異國他鄉,他們不得不面臨養老資源銳減的巨大風險,養老、健康、孤獨等問題接踵而來;而對隨遷老年父母而言,文化、宗教、語言和族裔背景的差異也將給隨遷老人融入當地社會帶來巨大挑戰。”

根據李超的研究結論:與子女隨遷至國外居住的老年父母獲得國外子女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明顯減少。與其相似的是,移居國外的子女對留守國內的老年父母代際支持也明顯不足。隨著這些子女在國外生活時間越來越長,他們贍養老人的意識逐漸淡漠,為父母提供經濟支援可能性逐漸減小。他擔憂道:“這種趨勢不容忽視。”

隨遷老人:

最難接受“經濟獨立”

李超的研究團隊根據中國政法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和美國愛荷華大學發佈的共700多份樣本,建構了資料模型進行計算。“總體而言,老年父母隨遷至國外對其晚年生活品質的影響非常複雜。”李超分析。

他們的研究得到一個出人意料的結論:隨遷老人對移民子女的情感支持主觀評價比留守老人對其國內子女評價明顯要低。

不僅是感情支持,移民子女對隨遷老人的經濟支持也在減少。據李超介紹:“‘經濟獨立’是許多受訪老人最不習慣在海外生活的原因之一。而且,隨著移民子女在國外生活時間越長,其相應提供的經濟支援越少。”

在調查時,有些老人坦言:“漂洋過海到美國投靠子女,迎面而來的卻是文化差異、語言壁壘、經濟壓力和家庭糾紛。”這些老人描述,子女觀念上已經“不中不西”,孫輩們已經是美國人。在他們看來:“兒女很近,但幸福很遠。”

留守老人:

情感慰藉需求強烈

與隨遷老人不同,留守老人與其還在國內的子女保持著傳統的“回饋模式”。會獲得更多子女的支持。“我們搜集的樣本中,被訪老人多具有較高學歷、穩定的退休收入以及較好的醫療保障,在國內可以維持相對體面、充裕的晚年生活,因此,不需要子女金錢資助,但對日常照料和情感支持的需求強烈。”

李超經樣本比對發現:“如果這些老人在國內還有子女,這些子女往往承擔著照料父母和情感支持的任務,並相較於已經移居海外的子女承擔起更多照料父母和情感支持方面的責任。”

“移民國外的子女,隨著在國外生活時間越來越久,受到的輿論和責任的約束越來越少。他們對父母不僅沒法貼身照顧,也難以保持感情支持,經濟上的支持也會逐漸減少。”

李超也表示,研究尚存不足:“樣本中確實缺少來自子女角度的調查,另外,受訪老人絕大多數退休前都是在高校工作,文化程度和收入水準都比較高,受訪範圍不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