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解大便當場猝死
前段時間,微博上流行這樣的一張關於排便姿勢圖片,許多人都被畫面和旁邊的注釋給吸引了,在感歎這個冷笑話寒冷的程度時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它傳遞的資訊是錯誤的,圖中的四種排便習慣都是錯誤的,不知又有多少人發現了這一點。今天小編就一些生活中錯誤的排便習慣做分析,告訴大家如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怎樣更好的保健自己的身體。
不良的排便習慣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不及時排便。一般人在晨起後或早飯後有排便的習慣,尤其是早餐後,因為進食可以引起排便反射(胃—結腸反射),加之晨起後由於人的直立,通過重力作用使糞便充滿直腸的速度加快,故多數人會在早餐前後產生便意。有些人因為早晨時間太緊,便意會受到抑制,這樣時間久了,糞便在腸內水分被吸收而變得幹硬,致使排出困難。另外,直腸長期感受糞便的壓力,其敏感性逐漸減退,影響了便意的產生,進一步加重便秘。
還有一部分人早巳習慣了方便時才上廁所,而不是依照體內的反應。然而,忍便會逐漸導致便秘。但現在改善你的排便習慣還不遲。修斯特博士說:"飯後是最自然的如廁時間。因此,不妨每餐飯後,坐馬桶10分鐘。假以時日,即可制約結腸養成自然的習慣。"
(2)排便時喜歡“讀書看報”。許多人又排便時看書看報,甚至一部分人同時用手機,PSP玩遊戲等。他們一方面認為可以借機看一些東西打發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忽略便秘的痛苦。專家指出人的排便過程一部分是隨意的,一部分是不隨意的。有些人解大便時喜歡手裡拿一份報紙或一本書,往往精力集中在看書上,使排便時間大大延長,這對身體是極其不利的。
入廁看書的諸多危害
很多人都有上廁所看書報雜誌的習慣,上廁所看書看報,最大的壞處就是因為分心,延長入廁時間,造成下蹲和排便時間過長,會引起以下疾病。
①導致肛門直腸淤血
長時間下蹲,會給下肢靜脈增加負擔,造成血管內滯血,導致肛門直腸淤血,進而會誘發一些直腸疾病。
②造成習慣性便秘
在上廁所時,看書看報的一個用意本來是轉移注意力,延長時間排泄,但事實上結果卻恰恰相反。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動作之一,人體的中樞神經也都參與了這個反射活動。但如果在排便時看書,就會影響大腦皮層的便意,使得大腦皮層有意識地抑制排便,慢慢直腸會對糞便的壓力失去敏感,使排便時間變得更長。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排便困難或習慣性便秘。
③引發痔瘡
大多數人都有痔瘡,只是有的發作,有的不發作,有的症狀輕,有的症狀重。而在入廁時長時間讀書看報,在延長排便時間的同時,容易造成肛門部位充血,從而引發痔瘡的發作。同時,肛門充血還會誤導神經系統,給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虛假的排便信號,使肛門長期感到墜脹。
(3)排便姿勢不良。由於某些因素的限制,有些人不能採取蹲式或坐式的姿勢排便,例如術後病人,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由於排便姿勢的不適,影響排便的正常進行,日久亦可產生便秘
有的人可能對排便姿勢不當一回事,嗤之以鼻。殊不知姿勢與便秘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手術病人由於特殊情況所導致的排便姿勢不恰當,不容易產生便意,或者排便困難,天長日久就可能引起便秘的發生。
排便時注意事項:
一些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上廁所排便時容易出現意外。
久蹲便後突然站起小心暈倒
為何解大便會發生猝死呢?原來,當用力摒氣排便時,腹壁肌和隔肌強烈收縮,使腹壓增高,而腹壓的增高會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加,動脈血壓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據研究,排便時腦動脈壓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血壓驟升可導致腦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嚴重的心律失常,後兩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另外,老年人血管調節反應差,久蹲便後站起容易發生一過性腦缺血,容易暈倒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
為了避免上述不幸的發生,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每天進食一定量含粗纖維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保持一定的飲水量。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可促進腸蠕動,利於糞便及時排出:便秘者可在睡前服適量蜂蜜或蜂蜜沖麻油,還可用開塞露幫助排便。大便時應取坐位,不宜用蹲式;站起時應緩慢。病情較重者,宜平臥床上排便,以防發生意外。
排便習慣改變要引起注意
排便習慣改變包括三方面。
排便感覺。糞便是食物消化吸收留下的殘渣,經腸蠕動進入直腸。直腸的壓力感受器引起便意,表現為下腹脹滿、肛門墜脹。這種感覺在糞便排出體外後即消失。
排便頻度。每日排便次數,正常成人為1~2次,少數人隔日1次。排便每週少於2次,應視為便秘。
糞便性質。主要指糞塊幹稀。通常為成形軟便,偶爾出現幹或稀便亦屬正常,常與飲食活動和精神因素等有關。
臨床上將大便習慣改變視為大腸癌的一種早期表現。無原因排便次數增多,無論幹便或稀便,若同時伴有排便不盡,說明盆底和直腸神經肌肉受到刺激。此時若有大便帶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不可當成痔瘡發作而延誤治療。醫生做肛門指診,必要時施行腸鏡檢查,可以排除直腸炎症、腫瘤等疾病。
文獻報導,直腸癌患者約有30%~80%在確診前誤診為內痔或痢疾。大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早期信號。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的大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90%以上;晚期患者手術治療生存率僅為30%。
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居癌症發生率之第三位。手術時發現,有20%左右的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為了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腸腫瘤,人們日常應該留意大便習慣的改變。
防止便秘的小貼士:
正常入廁時,不要攜帶書報,並力爭在5分鐘之內解決“戰鬥”,同時應不斷進行提肛訓練,這樣才能有效防治痔瘡等疾病。
①保持肛門周圍清潔
肛門、直腸和結腸是儲存、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產生瘡癤、膿腫。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也可以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②定時排便
健康的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早餐後引起的腸胃反射,結腸產生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內,當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時,就產生便意。
因此,最好能夠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對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另外,當有便意時,不要忍住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會引起習慣性便秘。
③提肛運動
運動調養痔瘡是很有效的方法,適當的運動能夠減低靜脈血壓,加強心腦血管系統的機能,消除便秘,增強肌肉的力量。這對痔瘡的防止很有作用。
提肛運動就是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動作如下:全身放鬆,臀部和大腿用力夾緊,配合吸氣,將肛門往上提收,稍閉一下氣,然後呼氣,全身放鬆。這種運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④飲食調節
生活規律化對預防痔瘡發作非常必要,平時要多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香蕉、番茄都具有潤腸的作用;而生吃白蘿蔔,有通便的作用;在夏季,要多飲用鹽開水,避免汗液排泄過多鹽分。
⑤正確的排便姿勢
排便姿勢以蹲位較佳,因為蹲位時,肛管直腸的角度增大,同時可以加大腹腔內的壓力,促進大便的排出。
有便秘的患者可選擇每日進行2—3次胸膝位跪姿,使下垂的乙狀結腸或橫結腸上移,調整乙直腸角及脾曲的位置,使之角度變鈍有利於排便。
如果你排便困難,在飲食、運動調節的同時,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排便協助法。
雙手托下巴法:大便時(無論坐姿或蹲姿),雙手捧下巴向上托,不久肛門就有要大便的反應,此時用力,大便隨即排出。
大腿互壓法:在坐桶上排便,將左大腿壓在右大腿上(隔一會兒交換),排便省力又順利。這樣將雙腿相互交換著放,治便秘效果好。
咳嗽法:排便時,一邊用力一邊盡力咳嗽,連咳數聲,稍停,大便易於排出。
捶背法:排便前,單手握拳用力捶背數下,坐(蹲)下大便時,再輕輕捶背10餘下,大便就容易排出了。如能經常堅持捶背和多飲水,治療效果更好。
抖上身法:在坐桶上抖動上身,肚子一松一縮地動,用不了多久,大便就會順利排下。
另外,早晚堅持各做一次扭腰運動,反復轉動,每次做5~10分鐘,即可促使腸道蠕動加快,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相信一段時間後,你的便秘症狀就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