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季上火的調節辦法

春天,這個季節是所有事物開始慢慢蘇醒,萌芽在不斷慢慢開放的。但是,從節氣的理論上說,這個季節也是非常容易上火的季節。由於天氣在逐漸變得暖和了起來,容器變得有些乾燥了。同時,也會一些暖風的出現,特別是在我們的北方,廣大朋友們還是特別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的。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嗎?又該怎麼樣正確的敗火呢?

春季上火多為“濕熱”

自2月4日立春以來,天氣就日漸轉暖,但人們在迎來春天的同時也迎來了多風多沙的季節,以至於不時能聽到周圍有這樣的抱怨:“唉,嘴爛了一個多星期了,什麼東西都不敢吃”、“喉嚨又發炎了,又紅又腫,難受死了。”而在省會各家醫院,因為上火而引發咽痛、口腔潰瘍、流鼻血、便秘的患者也絡繹不絕。

每到春季因上火而出現不適的患者就特別多,這同春季萬物復蘇、陽氣上升,繼而擾動肝、膽、胃、腸內蓄積的內熱有一定關係。該院主任醫師毛德西說,今年冬季雨雪量不夠,進入春季以來雨水也不多,導致空氣中濕度不夠,而過年時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動頻繁的同時還經常熬夜,這些都會導致內熱加劇,最終引起上火症狀。

據他們接診的情況看,當前前來就診的患者多為“濕熱”,表現為咽幹、喉痛、鼻幹、舌苔偏厚、呈黃膩或白膩的症狀。

上火即服敗火藥不妥

俗話說“久病成醫”,一些經常上火的患者由於經常服用敗火藥,以至於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一上火就吃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敗火藥物。牛學恩提醒大家,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因為此類藥物都是苦寒清熱的藥性,不利於祛濕毒,往往服藥後“熱”祛了,濕毒反而越發重了。這也是很多患者服藥後暫時有效,卻很容易反復發作的原因。

出現上火症狀後,一定要到醫院請醫生辨證施治,以免盲目服用降火藥使體內陰氣過重、陽氣不足造成身體各器官功能下降。

對於個別火氣較重的患者,在出現咽疼鼻幹的症狀時也可以服用黃連上清丸、三黃片等藥物,但服用2-3天后即要停藥,以免損傷胃氣。

飲食進補巧清“濕熱”

疾病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可以結合自身體質進行相應調節、調理,從而避免上火症狀的反復發作。

具體來說,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如胡蘿蔔、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有條件的也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再者,具有清理胃腸濕熱功效的低脂肪、高纖維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薺菜、韭菜、芹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買菜燒菜時不妨多選擇一些。

另外,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肝氣疏通、健脾和胃有較大的益處,日常可以堅持食用。有條件的還可以熬些胡蘿蔔粥、山藥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雞蛋湯食用,同樣能達到春季養肝的目的。對於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將香菜、蔥、薑及適量的醋熬成湯服用,能起到發散內熱的作用。

以上文章中所提到的這些蔬菜都是平日裡非常常見的,但是其中的功效確是非常出乎人的意料的。例如豆腐、豆芽、雞蛋、瘦肉等等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對人的身體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只要我們每天都堅持吃一些這樣的食物,身體內的抵抗力就會不斷增加的。同樣的,在暖風較多的春天這個季節裡,也會使我們過大的“火氣”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