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食用菌菌種製作方法

我們大家可能吃過各種各樣的食用菌,食用菌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益,經常食用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很多人對食用菌菌種製作不熟悉,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瞭解一下食用菌菌種製作的方法。

製作方法:

首先需要掌握食用菌菌種的生產技術。可以引進母種。也可以自己通過組織分離,孢子分離等方式選育馴化優良品種。得到純菌種後,再通過轉接試管擴大母種。母種長好後,轉接原種,原種長好後再轉接栽培種。有的品種需要使用原種直接進行栽培。例如杏鮑菇,白靈菇,金針菇等。有的需要轉接栽培種進行栽培。例如平菇,雞腿菇,姬菇等。

準備培養料及配方,以栽培100m2計算,需備優質幹麥秸1500kg,幹牛馬糞600kg,磷肥50kg,尿素15kg,石膏粉25kg,碳酸鈣12.5kg。 二、培養料的堆制與翻堆

(一)堆制培養料的全過程需要25天左右,建堆時間在播種前期5天進行。 (二)堆制與翻堆。培養成料堆制選在地平、不存水、無污染、有水源的地方;建堆前2-3天,將麥秸浸水後撈出,逐層均勻撒入1.5石灰粉,再將麥秸堆成長方形大堆,逐層踏實,同時將馬糞土預濕;建堆時先在堆料場上鋪一層濕好的麥秸,厚薄15-20cm,然後再在麥秸上撒一層糞,共計10-12層,從第二層開始適量加水,分四次進行翻堆,第一次在建堆後的第七天進行,以後每次間隔5-6天,每次翻堆嚴格按技術要求進行。

(三)播種時間:外界溫度在25℃左右,料溫在28℃以下適合播種,根據我市氣溫狀況9月5目前為宜。

(四)播種後覆土前的管理

(五)播種後,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如料溫超過28℃,棚內溫度超過30℃,適當通風降溫。播種後4-10天內,要及時微量通風,如濕度在70%左右,屬於偏低,可用紙蓋在料面上,再用1%的石灰水噴在紙上,至紙濕而不積水為止。

(六)播種10日後及時把紙拿掉,15-20天后菌絲基本長滿料層時即可覆土。 、覆土及覆土後的管理 覆土:按100m2計算需2.5m3土,在土中拌入50kg磷肥,1-2石灰粉,用水滲透,抓起成團,撒下散開為宜,把土均勻地鋪在料面上,厚度在2-2.5cm為宜。

(七)適時採收:採收直徑2-4cm。 專家預計,今年我省食用菌價格會繼續上漲,但平菇會逐漸被姬菇、秀珍菇、白靈菇取代,這主要是因為平菇的品質在下降,價格可能略有下降。而一些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的食用菌如杏鮑菇、姬菇、秀珍菇、白靈菇、茶樹菇則會大受消費者歡迎,比2005年的銷量肯定會翻一番,尤其是雙孢菇的市場佔有量會大幅度增加,種植珍稀食用菌定會有一個好收成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了食用菌菌種製作的方式方法,其實食用菌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自己進行製作,從而滿足我們個人的口味,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