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冰涼”警惕糖尿病足!
說起糖尿病來,算是一種長期困擾病人的一種慢性病,沒法根治,只能控制,如果患上了糖尿病,病人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一些日常的習慣,有些糖尿病人患上糖尿病以後,有時候會感覺一隻腳涼,一隻腳不涼,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病人就要注意檢查自己的腳了,以防止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有分期,糖尿病病人出現症狀後即需要進行治療,避免病情發展。據悉,“糖足”症狀共分四期,即1期症狀是常有下肢發涼、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誤認為是老年人缺鈣,延誤病情。因此足部發涼就是一個早期信號,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現,一定要趁早治療。2期症狀是“間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產生下肢疼痛,被迫停止運動,休息一會兒後,疼痛緩解,再次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再次出現。隨著缺血的加重,病人行走的距離會越來越短。3期症狀是“靜息痛”,患者休息時即可出現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間入睡時疼痛更甚。4期症狀為組織缺血壞死,嚴重時,會出現肢體的發黑感染壞死,甚至危及生命,導致病人最終截肢
腳趾開始壞死千萬別慌
糖尿病足發展到一定階段,患者的某個腳趾就開始變黑、潰爛。如果此時只是單純清創、換藥,就相當於在一塊快要旱死的田地裡施肥但不澆水。糖尿病經常使下肢血管狹窄或完全閉塞,致使局部血液供應不足,這是導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只有進行血管重建,保證組織需要的血液的供應,才能保證下肢健康。也就是說光施肥不澆水,田裡的苗是不能成活的。
而腳趾已經開始壞死了,也千萬不能去骨科或者燒傷科一“截”了之。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醫生就是內分泌科或者糖尿病專科醫師,鑒於糖尿病往往會合並嚴重的併發症,患者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告知自己的任何“不舒服”,醫生會根據症狀指導患者去相對應的科室治療。這當然需要專科醫師提高自身對疾病的識別率,以免貽誤患者病情。
目前,糖尿病所致的下肢缺血可通過藥物、外科血管搭橋手術和微創介入的方式來治療。如早期發現,可以通過藥物控制,若在稍晚時發現則只能通過後兩種方法來緩解病情。
患者應保護好自己的腳
糖尿病患者,要多多保護自己的腳。對此,劉靜介紹了以下保護方法。她說,應防止皮膚乾燥,當腳部皮膚增厚時要多觀察,及時就醫;不要用熱水袋或熱水瓶暖足,防止皮膚燙傷;要穿乾淨舒適、吸水性、透氣性好的棉襪和軟底的鞋子,同時穿鞋之前最好倒一倒,以免受沙子之類的異物對腳的傷害;腳汗者,容易感染真菌,應當每天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每天用40℃以內的溫水浸泡雙足,每次30分鐘左右,水中可加一點嬰兒護膚霜或保濕霜,洗後塗上保濕霜,腳跟和側面可以多抹一些;如果腳部已經有開裂的跡象,可以抹上凡士林,睡覺前包上紗布再穿上襪子,如果裂的地方有出血,就要塗上抗生素軟膏並貼上創可貼,以免感染;糖尿病患者不要赤足行走,以免足部皮膚受損;剪腳趾甲時,應該平剪,慎防損傷甲溝皮膚引起甲溝炎,對於小的傷口,避免使用碘酒等強刺激性消毒劑,不要用紫藥水、紅藥水,以免遮蓋傷口感染徵兆,並及時就醫;足底如有雞眼,不要自行處理,應請專業人員修剪;每天堅持小腿和足部運動30至60分鐘,這樣可以改善下肢血液迴圈,預防足部病變的發生,足部的運動方法有行走,提腳跟、腳尖運動,彎膝、下蹲運動,甩腿運動等。
避免患糖尿病足,最根本還是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病情加重。
糖尿病足是因為糖尿病人的血糖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從而致使自己的下肢血管發生了動脈硬化,這樣就產生了糖尿病足,如果不能及時的就診,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截肢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糖尿病人出現了一隻腳涼一隻腳熱的症狀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也要採取一些必要的物理療法,否則只單純的靠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是特別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