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炒菜時哪種狀況下不可以用味精

鹹鹽、味精、雞精、醬油、醋、料酒等等這些調味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不論是炒什麼菜都能用得上。而且,一個技藝高超的廚師為何炒的菜就是和普通人炒的菜不一樣,為什麼他炒的菜就那麼好吃,味道就那麼鮮美?當中全部都是味精的功勞,但是我們都知道味精吃太多了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很多人為了能夠品嘗到鮮美的菜肴,不得不放味精。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怎麼吃味精才能更健康。

家常使用味精要注意

谷氨酸鈉的中文名稱就是“味精”,食用時,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鍋時加入。因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於120℃時,會變為焦點谷氨酸鈉,食後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

以下七種情況下不宜使用味精

1、不宜放在過堿或過酸的湯菜中。味精在鹼性湯液中會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一種不良氣味;在酸性湯液中溶解度小,味精會失效。

2、不宜過量食用。用量過多(每天食用5克以上),會出現背部及上肢麻木、周身酸軟等不良反應。

3、不宜在熗鍋時放入。在高溫下味精會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同樣道理也不可長時間燉煮。

4、不宜調入魚、蝦、哈蜊等食物中。

5、不宜加入炒蛋中。因雞蛋本身就含有許多氨基酸,正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6、不宜嬰兒食用。因味精能和嬰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組合,生成谷氨酸鋅,隨尿排出體外導致嬰兒缺鋅,

7、不宜直接拌入涼菜中。因難溶解影響調味效果,應先將味精溶解在適量溫水中後再行拌入,這樣調味效果好。

注意人群: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有很多人平時喜歡把雞精和味精混合著用,而且這兩者之間是可以代替的。那麼這兩種調味品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據小編所知,好的雞精都是經過多套工序加工而成,主料就是新鮮的肌肉、香辛料、香精、糖、雞骨頭等等物質提煉而成,味道比味精要更鮮美,也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但是最後小編想說,不論是雞精還是味精,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不過一定要講究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