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與壽命的關係有哪些?
根據2012年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調查,在許多不同國籍和人種之間的平均壽命相差不到4歲。尤其令人信服的是對數百對孿生子女壽命調查的結果,發現同卵孿生兄弟之間的死亡時間平均時差為48個月;同卵孿生姐妹的壽命更為接近,僅有2年之差。有人報告一對同卵孿生的姐妹,一個在農村成家,一個在城市謀生,前者為大家庭的主婦,生活較優裕,後者孑然獨身。長期以來,兩姐妹在居住環境、生活狀況及工作條件等方面都有十分明顯的差別,但最後卻都以同樣的死因在同一天死亡。同樣的例子還可列舉不少。
打破陰陽消長週期是可以調撥人的壽命鐘的。人的生命過程就是—個陰陽消長轉化的大週期。撥快壽命鐘,縮短陰陽週期,必然縮短壽命。而撥慢壽命鐘,延長陰陽週期,就有延長壽命的可能。
隨著生物學的飛速發展,生物體遺傳基因中可能存在著的時控基因將被應用于調撥壽命鐘。細胞分裂的週期如能延長,則生命極限將會被不斷改寫。
同樣,還可以人為地控制動物的細胞分裂週期,使之加速生長或延緩生長,以適應人類的需要。
總之,陰陽消長是自然界週期節律的根本。因此,生物鐘的關鍵是陰陽消長的交替,並非一定要與冬夏週期和晝夜週期相應,完全可以發展生物體本身的律控系統。如此,一年生動物、一年生植物,完全可以人工縮短其生長週期,使之變成一季生動物、一季生植物。同樣,也可根據需要人工延長生長週期,使之變成二年生或三年生動植物。人類本身,人為地延長陰陽消長週期以延長壽命也並非不可能。
十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凡是生物都要經歷這種類似的生命過程,只是不同的物種又各有其特定的生物鐘而已。據調查,龜類竟可存活300年之久。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儘管在一個群體中短命與長壽者之間的生存期限可以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其總體的平均壽命卻甚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