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體排泄物為什麼是臭的
我們吃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的,香噴噴的,但人的排泄物卻是臭的,為什麼呢?這確實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我們吃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的,香噴噴的
人的排泄物卻是臭的,為什麼呢?這確實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明白我們人體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主要的幾層工序:口腔、腸胃、肝腎、膀胱。口腔內主要由唾液來消化食物,腸胃則用到的就是胃酸和消化酶了,然後由肝臟和腎臟做排毒,膀胱則是處理、分離出尿素、糞便等排泄物從人體排出了(詳細見《唾液有什麼用-》)。而主要致使排泄物變臭的則是那消化的第2到工序,腸胃。
食物進入腸胃以後,因為腸胃對氣體及硫化物十分敏感,而食物則肯定能產生氣體及各種硫化物。所以各種消化酶馬上就會上陣,把食物在胃和小腸內進行消化。到了結腸,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
到了結腸,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
糞便不會剛被處理出來就被人體排出,它們都會長期積存在人體的腸內
然後所謂人體糞便就出現了。但糞便不會剛被處理出來就被人體排出,它們都會長期積存在人體的腸內。而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大腸、小腸溫度都很平衡,也非常溫暖,都在37℃左右。當然,糞便儲存在裡面也是危險重重的,這個37℃是非常適宜細菌生長的。糞便這是就好比食物,在溫暖環境下放久了變質發出餿味兒,導致變質。這一道也使糞便臭味的罪魁禍首細菌:【主要為吲哚(indole)、糞臭素(3-甲基吲哚,也算是一種吲哚)、碳化氫、乙胺、酸、丁酸等】,大多數都發生出來。所以糞便排出後臭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些細菌。其中吲哚(和3-甲基吲哚)是產生惡臭的根源,這是蛋白質被腸內壞細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質。
糞便在腸內積存大約14-28個小時為正常。而一旦超過或接近超過,糞便就會變黑,變幹,變得更臭。而導致便秘的可改變生活方式的原因則大概有3點:食物中纖維素攝入不足、水攝入不足、重金屬物質攝入過量。
糞便在腸內積存大約14-28個小時為正常否則糞便就會變黑,變幹,變得更臭
纖維素攝入不足說白了就是肉吃多了,肉內的纖維素含量很低,應多吃粗纖維蔬菜
纖維素攝入不足說白了就是肉吃多了,肉內的纖維素含量很低,應多吃粗纖維蔬菜,這樣使腸道通暢,減少糞便在腸內堆積的時間。水攝入不足則需多喝水。重金屬物質含量過高的食物主要為中草藥和西藥。
讀了半天,你可能一直有一個疑問:人體排泄物難道只是糞便嗎?還有尿液呢。對,我一種沒有說到尿液,因為其一尿液騷臭的原因跟糞便基本相同,都是因為在腸內積存過一段時間;其二是一般都是騷臭味,而騷臭味過小或過大都沒什麼事。最新研究表明,心裡上經常發生性行為的臆想和過程假想的人會使尿液俱備更大的臊臭氣味。
心裡上經常發生性行為的臆想和過程假想的人會使尿液俱備更大的臊臭氣味
人體尿液的作用其實並不是以臭的程度來檢測身體整體上是否健康,而是檢測出有沒有什麼個別的疾病。總之,人體的任何表現都能準確地用科學來解釋,我們應該用科學來理性地解釋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早起排便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能幫助新陳代謝,那麼你知道在蹲廁所時的講究嗎?下面就來告訴你吧!
早起排便有助代謝 中醫養生蹲廁所有講究
撚壓“虎口”——排便順暢
撚壓“虎口”——排便順暢
“虎口”,指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部位,其正中間有合穀穴。如廁時,可以將兩側“虎口”交叉,用大拇指在上面的手稍用力從手腕部向“虎口”沿食指邊緣撚壓,每側30次並左右反復交替,因為撚壓的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路線,因此堅持這個習慣,有助於排便通暢。
腹式呼吸——腸道蠕動,排便順暢
腹式呼吸——腸道蠕動,排便順暢
如果排便時不會運用腹式呼吸,而是反復憋勁,使胸腔和腹腔的內壓都猛然增高,就會對心腦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或痔瘡患者造成潛在危險,同時也慢慢減弱了腸道在排便反射中的主動收縮能力,導致或加重便秘,甚至脫肛。所以,應該在排便時學會和養成腹式呼吸的習慣,靠腹腔壓力的自然而有節奏的變化,而不是靠憋勁,促使腸道蠕動而平緩排便。養成這種行為方式,無疑對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乾洗臉和掐揉頭部——醒腦提神
乾洗臉和掐揉頭部——醒腦提神
將雙肘支在大腿上,五指分開,以指腹接觸臉部,先靠頭部的上下運動推壓臉部皮膚30次;然後固定頭部,用指腹由內向外舒展額部、眼袋和鼻翼兩側皮膚,具有加快清醒提神的作用;接著,將雙臂抬起,五指彎曲成鷹爪狀,扣在頭部,順序從前到後、從內到外做掐壓動作,有助於進一步醒腦提神。
解讀排便放屁“語言” 透露身體健康資訊
大腸癌的別稱叫“癌老二”
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合稱。在上海,大腸癌又叫“癌老二”,意思是發病率居第二位的腫瘤。在本世紀初的上海,大腸癌的發病原居第三位,僅十年時間,就取代胃癌上升為第二位。在全國範圍內,雖然大腸癌還居第五位,但其增速強勁,放屁有利於養生。
大腸癌的別稱叫“癌老二”
為什麼大腸癌發病率有如此快的增速呢?人們熟悉的解釋是:生活方式西方化。什麼樣的“西方化生活”導致大腸癌呢-人們普遍認為,高蛋白質、多脂肪、少穀物、少蔬果的膳食模式是罪魁禍首。為什麼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大腸癌-本文即從生理角度,解析這個問題。
留神一個危險信號:吃得太好放臭屁
在傳統飲食習慣下,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後,蛋白質和脂肪殘餘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餘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留神一個危險信號:吃得太好放臭屁
但是,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餘了。在大腸這個“發酵罐”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會導致菌群失調,並將那些富餘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即致癌物。
胺,或為液體,或為揮發性氣體,十分臭。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腸道負擔太重,就會放臭屁。放臭屁,不僅是難堪的事,還是一個危險信號。
膳食纖維——把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的功臣
西方化飲食除了蛋白多、脂肪多,另一個缺點是,膳食纖維少。膳食纖維,是一個人們有點陌生的概念。膳食纖維在1970年以前的營養學中尚不曾出現,是近幾十年來被人們重視的概念。
膳食纖維——把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的功臣
膳食纖維是指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膳食纖維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功能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
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但在西方化飲食習慣中,大多數人減少了穀物的攝入,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大大減少。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它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最終被排出體外。但是,可別小看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們可比那些過量的“精華”殘餘可貴得多。膳食纖維在大腸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它大量吸收水分,膨脹增大,一路上把壞死的細胞、過多的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並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