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如何治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病發症狀,那是因為身體長期超負荷工作,做大量身體不能承受的運動,對骨頭關節的損傷比較大,等到年齡大了,就變成了類風濕性的關節炎,腿疼的不能走路,關節疼的拿不起東西,陰天下雨更為嚴重。中西藥的區別在於,西藥只具有見效快的特性,不僅容易反復發作,而且對我們的腸胃等其他器官還有刺激和損傷作用。中藥的功效重在調理,對腸胃的刺激性小,無副作用。中藥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1、寒濕痹
症狀: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疼痛劇烈,甚則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則痛甚,得熱熨則可安,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防風湯加減。防己、防風各10g、黃芪15g、白術10g、秦艽10g、羌活、獨活各10g、桂枝10g、當歸10g、
茯苓10g、甘草5g 、生薑2片、大棗5枚。或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烏頭湯、蠲痹湯、身痛逐瘀湯等加減治療。
加減:陽虛寒盛加附子、川烏、細辛等,溫通十二經脈;關節腫脹者,可加萆薢、木通、薑黃利水通絡;肌膚不仁加海桐皮、豨薟草祛風通絡;濕盛者宜予蒼術、川樸、苡仁等;風盛酌加防風、白芷、羌活。
中成藥:寒濕痹沖劑,每袋5g,每日3次,每次1~2袋。
2、濕熱痹
症狀: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則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手不能握攝,足難以展步,骨骱灼熱、腫脹、疼痛、重著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或不實,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藥:宣痹湯合三妙散加減。防已10g、蠶砂20g、薏苡仁30g、 連翹15g、蒼術15g、赤小豆30g、 滑石30g、焦山梔15g、黃柏10g、淮牛膝30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或選用白虎桂枝湯、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丹溪痛風方治療。
加減:皮膚紅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膚子、赤芍等涼血散風;熱痹化火傷陰,可加犀角、生地、玄參、雙花、知母、石膏等以養陰清熱、瀉火解毒;兼有疲乏無力困倦等氣虛表現,宜加太子參、生黃芪、炒白術、生地以益氣養陰而清熱除濕。
中成藥:濕熱痹沖劑,每袋5g,或我科室自製的風濕安沖劑,每袋6g,均為每日3次,每次1~2袋。
中藥治類風濕關節炎雖然過程比較漫長,但效果是最好的,可以根除頑固的疾病病根,給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從內部調節血液的脈絡,清除濕熱病症,驅除身體內部的寒氣,改變身體體虛弱的身體狀況。陰天下雨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