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治療便秘 切勿濫用瀉藥

盲目使用瀉藥導致便秘產生

臨床發現,越來越多人一旦感覺消化不良、胃腸飽脹得難受,或為了減肥和所謂的“排毒養顏”,就盲目地使用瀉藥類藥物,希望“一通百通”。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過度拉肚子導致便秘產生。

褚教授介紹,便秘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從根本上說,它是由於人體腸道功能遭到破壞,衰退老化而引起的病變。而瀉藥類藥品,如清腸、減肥類藥物,常常含有大量對腸胃有極強刺激性的成分,這些成分可以在短期內加速腸道排便,但長期服用,則會造成腸道平滑肌的萎縮,影響其蠕動能力,從而逐漸喪失正常消化和排便的能力。”褚教授表示,這就是醫生在針對便秘病人的治療之中很少採用刺激性瀉藥的原因。

短暫性排便不暢並非便秘

“短暫性的排便不暢其實並不是便秘。”褚教授指出,不少人一旦發現排便不規律就擔心自己患了便秘,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對於常人來說,食物進入胃腸,經過消化、吸收最終將殘渣變成糞便排出體外大約需要24~48小時,兩次大便間隔時間一般是1~2天。“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有的人每日或2~3天大便1次,也有一些人一天大便2~3次,雖然排便間隔或次數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乾燥硬結、排便時不費力,都屬於正常狀態。”他表示,只有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並伴有明顯排便困難和肛門墜脹、疼痛,或引起了腹脹、腹痛、多屁、食欲不振、頭暈乏力等症狀,出現以上情況才能稱為便秘。

食療無效才考慮溫和用藥

對於治療便秘的方法,褚教授表示:“便秘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也不會對健康產生直接的、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原則上不提倡直接使用藥物的治療方法。”

他指出,一般首先建議病人在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做出調整,以此緩解便秘的症狀;如果效果不明顯,會給病人服用一些性質較為溫和的腸動力藥物;如果病人情況依然嚴重,才會考慮服用中藥、強力西藥一類的藥物;而只有在病情持續惡化同時病人有強烈要求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進行手術。“手術等都是非常少見的情形下採用,大部分病人在注意飲食和改變生活習慣、服用少量藥物之後,病情都能得到好轉,甚至恢復正常。”褚教授說。

“值得提醒的是,便秘既然嚴格意義上不算疾病,那麼只要平時注意保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褚教授介紹,對於便秘人群,生活中應當注意合理調節自身的飲食結構,多食含纖維素高的蔬菜與水果。

他介紹,蔬菜中以茭白、韭菜、菠菜、芹菜、絲瓜、藕等含纖維素多,水果中以柿子、葡萄、杏子、鴨梨、蘋果、香蕉、番茄等含纖維素多。同時,專家指出,還應當多鍛煉身體,經常進行散步、慢跑等運動。“就算出現了便秘症狀,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多吃水果、蔬菜,輔以溫和的通便藥物,是可以調整好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