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睡高枕頭存在心臟疾病風險

“高枕無憂”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最早見於古籍《戰國策》,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睡覺的時候如果枕一個高的枕頭,就可以保證自己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後人把這個成語的意思進行了引申,比喻幹事一帆風順,鎮定自若,沒有好擔憂,可以讓人放心到睡覺的程度。那麼,從醫學的角度上說,高枕真的就“無憂”嗎? 如果我們身邊的某些人睡覺時總是自覺或許不自覺地墊高枕頭亦或者墊多個枕頭,就僅僅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睡姿,還是有更深層次值得探討的東西?

這裡,我們暫且不提枕頭到底多高更符合良好睡眠的需要、高枕是否更科學,在心血管科醫生眼中,“高枕”實在不是一個好兆頭。高枕的現象背後,可能是我們的心臟出現問題的“蛛絲馬跡”。

大家知道,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作為血液流動的發動機,我們的心臟時刻不停地勤勞工作著,跳動著,把全身的血液和氧氣輸送到人體的其他地方,滿足其他組織器官代謝的需要,生命不止,跳動不息。若是我們的心臟出了問題,比如發生嚴重的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時,心臟這個“勞模”的收縮力下降,心臟的輸出減少,當它的供給不能滿足機體的代謝需要時,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一些不舒服,比如出現胸悶、憋氣、活動能力下降,活動後心慌氣短,甚至出現煩躁、氣急,吐白色泡沫痰、下肢水腫等等嚴重的“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表現。

心衰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心衰猛於癌症”的說法並非聳人聽聞。早期積極的發現心臟問題,不僅僅能減輕患者的病痛,而且能切實地延長患者存活品質,延年益壽。

早期心衰的表現有時候並不典型,除了爬樓、快走、劇烈活動後出現氣不夠用,胸悶之外,入睡後憋氣、胸悶,不能躺平睡覺,需要半坐在床上或者需用好幾個枕頭墊高才舒服,這樣的“高枕”正是心衰的臨床表現。還有的病人會在睡夢中被憋醒,需要立刻坐起身來,憋氣才能緩解,甚至被迫坐在床邊,大口大口的喘氣,咳嗽、咳痰,整夜不停,痛苦異常,醫學上將這種特別的、被動的身體姿勢稱為“端坐呼吸”。

那麼,您也許會問,為何心衰時會出現這樣的“高枕”現象呢?

原來,當我們的身體平躺時,人體下肢靜脈的回流會增多,會有更多的下垂部位積聚的液體因體位改變回流入血中,使得肺內的淤血加重。入睡後,迷走神經中樞的緊張性升高,支氣管口徑變小,通氣阻力增大。熟睡時,神經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只有肺瘀血發展到較嚴重的時候,才能刺激呼吸中樞,引起突然發作的呼吸困難,導致患者在睡夢中被憋醒。患者坐起後,高枕之下,隨著體位的變化,下肢的血液回流減少,肺淤血減輕,患者就會感覺明顯舒服一些。

所以,如果身邊的某些人總喜歡睡高枕頭,沒有高枕頭就睡不好的時候,就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有得上心臟方面疾病的危險。最好能及時去當地正規醫院心臟科做一下全面的檢查,沒問題,自己以後就安心了,萬一發現問題可以在疾病嚴重之前及時進行治療,以免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