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享者 必有所養
在這個世界上有因就必會有果,從來沒有什麼事是一瞬之間就改變的在他改變之前都會有很長的一段潛伏期,比如說一個之前一直身體很硬朗可是突然之間就病倒了,這就是疾病在他體內已經潛伏可很長一段時間正好爆發出來而已,所以養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只有讓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處於一種安靜祥和的狀態才有可能達到長壽。
有人以為能享長壽和面相有關,眉上有長毫,耳上有毫毛,都是長壽相,可是古人早說過:“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面相上的毫毛,遠不如老年的能吃能喝!如果你認為老饕只是物質上的貪求,肥了肌膚,充足腸胃,那只是養生之末啦,主要是那份老年還能吃能喝的心情,神清意平,臟腑皆寧,那才是養生的根本。主餐吃得特別香甜的人,還需要服什麼藥?一覺無夢直睡到天亮的人,也用不著什麼靜坐按摩了。許多人吃飯時不肯吃,百種思量;睡覺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毛病都不出在物質上,難怪“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居然成了禪師修道用功的方法!可見能吃能喝的“養”,實在也是指精神方面的,《文子》說:“太上養神,其次養形”,可說深得“養”的三味。“享”與“養”不只在長壽健身方面是如此,能享盛名的人,誰能夠沒有所“養”呢?你看那些文章滔滔而來的、才藝一鳴驚人的、功業赫赫名世的,如果不懂得寡欲養氣來凝聚精神,如何能夠長期享著盛名而不衰?文章才藝只要被瑣事一攪雜,哪有不“江郎才盡”的?所有聖賢的大事業,都從厚養深蓄中來,沒有坐享其成的便宜。“蓄不久則著不盛,積不深則發不茂”,蓄養得愈久,積聚得愈深,那麼顯現出來的功業,迸發出來的光彩,才會愈茂盛、愈精美。把“享”與“養”的道理,用到經商投資上去,也是一樣的,厚蓄深積的億萬巨賈,貨物一時賣不掉,仍能坦然無所憂慮,而那些臨時的攤販,只要天雨幾日閉門不出,就愁苦得不可終日了!所以要享商場之樂,沒有深厚的蓄養,又如何可能像陶朱公那樣“廢居侯時”?讀書修養也如此,蓄養愈深厚,才能愈不在乎能否為世所“售”,而這種深厚的人,只管寬心地自己作深“養”的功夫,不在乎別人“知”、“不知”,人不知而不慍,也才能“享”到讀書修養的真正快樂。
就像上面所說的一樣,不管什麼東西都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有了長久的鋪墊才順其自然下去,所以一個人如果要想長壽就必須注重養生而養生也不是說說就可以的,而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很多事情,不只是養好我們的身體就可以的,而是從根本上達到一種平心靜氣的狀態,讓自己的身體由內而外的達到健康的狀態,這種養生之道是最為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