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體質的表現及調養有哪些?
隨著亞健康人群的增多,人們對於血虛體質的表現及調養越來越關注,尤其是西醫很難治療和診斷出血虛,因此,中醫和日常生活中的調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血虛體質的表現及調養有哪些,讓大家有所借鑒。
血虛體質的表現及調養並不能千篇一律,建議還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
1、脾虛血虧症
症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少腹脹,便溏,頭暈眼花,婦女月經量少,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補脾養血。
主方:歸芍六君子湯(當歸 白芍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陳皮 制半夏)。
加減:可選加黃芪、紫河車、阿膠;腹脹、便溏,加厚樸、山藥、薏苡仁。
2、氣血兩虛症
症候: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肢體麻木或瞳動,面色淡白或萎黃,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脈弱。
治法:補益氣血。
主方:八珍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當歸 白芍 熟地 川芎)。
加減:可加黃芪、紫河車、阿膠;兼出血,加棕櫚炭。
3、心肝血虛症
症候:心悸,頭暈,面色無華,肢體麻木,或有多夢健忘,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或經閉,舌淡,脈弱。
治法:補益心肝氣血。
主方:四物湯(當歸 熟地 白芍 川芎),或歸脾湯(黨參 黃芪 白術 當歸 茯神 桂圓肉酸棗仁 木香 炙甘草 遠志 生薑 大棗)
加減:可加木瓜、桑椹子、阿膠。
4、肝腎陰虛症
症候: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口燥咽幹,肢體麻木或痿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弱而數。
治法:滋補肝腎。
主方:一貫煎(沙參 麥冬 當歸 生地 枸杞 川楝子)。
加減:神疲、氣短,加黨參、黃芪;頭暈、肢麻,加紫河車、阿膠;五心煩熱,加丹皮、知母、鱉甲。
看過血虛體質的表現及調養方法後,關鍵就是確定自己到底屬於哪種血虛體質,這就不能自己在家開藥了,還是應該請專業人士來為自己診斷。別認為中藥毒性低,就隨便亂喝中藥,畢竟如果補不好,反倒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