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膚乾燥 中醫教你辨證補水
一、中醫辨證治療乾燥綜合征:
1、燥熱亢盛型
症狀:口幹唇燥,咽幹鼻燥,口舌破潰,眼幹少淚,目赤多眵,小便短赤,大便幹結,面紅烘熱,或低熱羈留,舌幹紅無津或有裂紋,苔少或黃燥,脈細弦數。
治療:清熱涼血,護陰潤澡。
方劑:犀角地黃湯。
常用藥: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參、丹參、麥冬、阿膠、知母、黃連。
口舌破潰疼痛,加甘中黃、白殘花、青黛、生石膏;目赤多眵,加山梔、淡竹葉;大便幹結,加火麻仁、瓜蔞仁;低熱不退,加地骨皮、銀柴胡;舌紅乾裂無津,加烏梅、白芍、生甘草;關節疼痛,加虎杖、忍冬藤、桑枝;兼有濕火上炎,口苦口粘,苔薄黃膩,加霍香、佩蘭。
此為乾燥綜合征中症狀較嚴重的證型,由外感風、暑、燥、火四邪,陽熱亢盛,燥熱釀毒,消灼津液,耗傷陰血所致。表現以燥熱偏盛,火熱上炎為主,故治宜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佐以滋陰潤燥。病情難以控制者,可酌加小劑量雷公藤。
2、陰虛內熱型
症狀:口乾咽燥,夜間尤甚,唇乾燥裂,口幹欲飲或飲不解渴,目乾澀,少淚或無淚,視物模糊,頭暈耳鳴,聲音嘶啞,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生津,清熱除煩。
方劑:杞菊地黃湯合一貫煎。
常用藥:北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女貞子、菊花、山萸肉、丹皮、旱蓮草、天花粉。
陰虛內熱甚者,加地骨皮、白薇、功勞葉、鱉甲;夜寐不安,煩熱,手心灼熱,加五味子、知母、百合;視物模糊,加石斛、穀精草、決明子;大便秘結,加玄參、生首烏;關節疼痛,加木瓜、石楠藤、青風藤。
此型乾燥綜合征中最為多見,由素體陰虛或各種原因導致陰液耗損。主要病機為肝腎陰虛、燥熱內生,此屬虛熱、虛火,臨床用藥不宜苦寒直折。
3、氣陰兩虛型
症狀:口燥咽幹,身倦乏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實,舌紅少苔,脈細。
治法:益氣健脾,養陰生津。
方劑:補中益氣湯。
常用藥:生黃芪、升麻、生甘草、天花粉、太子參、生地、麥冬、陳皮、烏梅、北沙參。
兩目乾澀,加枸杞子、川石斛;大便不實,加淮山藥、葛根;食欲不振,胃脘不適,加炒穀麥芽、生查肉、綠梅花。
此型多見於乾燥綜合征病程較長者。由久病及髒,肺腎陰虛,脾氣不足所致。脾胃為後天之本,治擬顧護脾胃為要。
99熱心醫生溫馨提示:津液與美容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津液充足,可使皮膚有彈性、飽滿濕潤,不易老化;若津液不足,皮膚即可乾癟起皺,脫屑瘙癢,易於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