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方劑配伍原則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後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

方劑術語:

《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組成方劑的藥物可按其在方劑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藥、臣藥、佐藥、使藥,稱之為君、臣、佐、使。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麻黃發汗解表為君藥,桂枝助麻黃發汗解表為臣藥,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一方之中,君藥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藥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君藥

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其藥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較作為臣、佐藥應用時要大。在一個方劑中,君藥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它的藥力小於君藥。

佐藥

有三種意義,

一是佐助藥,即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二是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藥,即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佐藥的藥力小於臣藥,一般用量較輕。

使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引經藥,即能引方中諸藥以達病灶的藥物。

二是調和藥,即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使藥的藥力較小,用量亦輕。

99藥劑師溫馨提示:君臣佐使只是方子結構,是一種格局,而不是對應具體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