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時節要四暖一補
小寒節氣已過,大寒迎面而來,正處全年最寒冷的時節。專家提醒,寒冷時節養生,保暖最關鍵。防寒保暖可不止多穿衣服這麼簡單,“四暖一補”要學起來
1.頭頸保暖:
帽子圍巾不可少
“頭為諸陽之會”,一方面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另一方面頭頸部接近心臟,皮膚薄,血管粗,毛髮多,散發的熱能也較大。當頭部受到風寒侵襲時,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面癱,甚者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而頸肩部受了風寒後,肌肉容易痙攣疼痛,甚至還會牽扯到背部。
因此,林嬿釗說,冬至節氣後,人們就要注意頭頸保暖。而到了嚴寒時節,一般伴冷風,外出時建議戴上帽子、圍巾以防頭頸部受寒。
2.腰背保暖:
最好就是曬太陽
後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督脈被稱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背部還是足太陽平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起著防禦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腰為腎之府,腎為人體先天之本,主宰著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腰背部受到寒冷刺激,容易感冒,也易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緩,引起腰背部疼痛。
林嬿釗特別提醒,女性腰部受寒還直接關係到生殖系統。
腰背保暖要怎麼做?“最好的措施是常曬太陽。”林嬿釗說。《老老恒言》雲:“背日光而坐,列子謂‘負日之暄’也,脊樑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意思是說常曬太陽,尤其是背對太陽而曬,可壯養人體之陽氣,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中醫學也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
而現代研究認為,曬日光具有刺激人體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糖代謝、促進鈣磷及維生素D代謝而防止骨質疏鬆、促進血循、增進食欲、消炎鎮痛等作用。
3.腹部保暖:
按摩或熱敷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人體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闕、氣海、關元等。林嬿釗介紹,中醫講“背為陽,腹為陰”,腹部為陰則陽氣少,更易受寒邪侵襲,故最怕受涼。
腹部受涼後除了會出現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外,“與腰部受寒一樣,女性腹部受寒也會影響生殖系統。”林嬿釗說,這時女性易出現手腳冰涼、痛經、月經不調等宮寒證,而男性也可能出現前列腺症狀或性功能障礙等。
腹部保暖,可通過按摩腹部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必要時可用熱水袋或中藥熱敷包外敷腹部以固氣、通陽、驅寒。
4.四肢保暖:
動可行走,靜可泡腳
“一九二九不出手”,指寒冷時節要給手保暖。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常搓手,可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充分刺激其穴位,可達到疏通經絡、預防感冒的功效。
俗語還說“寒從腳下生”,腳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從中醫角度看,足少陰腎經循行於足底,腳亦是人體經脈彙集之處,分佈有眾多重要穴位。而從現代解剖層面看,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抗禦寒冷的能力較差。故腳部一旦受寒,會使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
林嬿釗特別指出,天越冷,胃腸不適的病症往往明顯增多,“很多都是足部受涼後誘發的”。
腳部保暖,除了穿好保暖鞋襪外,還要適當多活動,雖然冬天不建議劇烈運動,但行走卻是足部保暖的最佳辦法,必要時戴上護膝以保護膝關節,戶外運動則建議太陽出來後進行,避免清早氣溫過低傷身。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或中藥沐足方泡泡腳,既能禦寒,又能引陽氣下行,是腳部保暖的好方法。
食補防寒
首選羊肉湯
寒冬飲食,在於食補與藥補結合,增加熱量,從而養腎防寒。
藥補可適當選擇人參、黃芪、蟲草、阿膠、當歸、首烏、枸杞等滋陰潛陽、益氣補血之品;食補可根據身體的陰陽氣血偏盛情況,結合食物的性味,有選擇地進食牛羊肉、雞鴨肉、狗肉、甲魚、鱔魚等食物。
“羊肉是寒冷時節溫補的首選食物。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的熱量,抵禦寒冷,而且對一般虛寒性疾病有治療和補益的效果。”林嬿釗最為推薦“當歸生薑羊肉湯”,這也是《金匱要略》記載的一款經典溫補藥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
功效:祛寒宣脾、滋補氣血。
配料:羊肉300克,當歸30克,生薑50克,黃酒、蔥、鹽各適量。
做法:當歸、生薑用清水洗淨後順切大片,羊肉去骨、去筋膜,焯去血水後晾涼,切條備用。先下羊肉後下當歸和生薑,武火燒沸,去浮沫,改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加入適量黃酒、蔥、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