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怎樣坐在椅子上冥想,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已經學到了冥想和呼吸的正確姿勢。現在我們進入到佛教禪修的核心部分。

佛教冥想:大疑問

在佛教禪修中,我們要問自己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一個從事實的邏輯上無可辯駁的問題。在韓國這個問題被稱為“hwadu”。這是一個生活的問題,我們直接對自己有緊迫感,真誠和城市信用的最大可能的水準。

其目的是為了創造所謂佛教“大疑”的狀態。“懷疑”在這裡指的並不是懷疑。相反,它表現的是一種精神危機狀態。意識在哪一個充滿欲望的狀態就知道不可知,感知無形的東西,要抓住這無形的東西,只是遙不可及。我們允許內心被填補,並洋溢著自然的人類的欲望和渴望瞭解我們本身存在的本質。我們做出這種生存危機,這種深刻的精神追問,我們生活的中心。冥想的佛教是讓自己在大疑中被吞噬。

身體和精神,偉大的懷疑感覺就像個內在被封鎖的人。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想要記住的東西,那些東西已經到了我們的舌尖但是拒絕出現在清醒的意識之中。試想一下,你搜索你整個房子尋找關鍵所在,要求大家介紹它,它依然丟失了。現在,你只是陷入了深深的疑問,“哪裡是關鍵?”我們失去的東西,當然,關鍵在於自己,認清自己肩負的真正的本質,我們真正的形式。激烈的,無法回答質疑這種狀態是懷疑。

佛教冥想打坐要問自己這個偉大的問題,提升和維護在每一個醒來的時刻的大懷疑狀態。我們經歷了偉大的疑問,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是一個充滿活力,燃燒,精力充沛的個體。而這種懷疑的增長,成為我們冥想的日常實踐。

然後,大疑問充滿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它燃燒掉多餘的想法和無用的心理活動。它消耗負面情緒,甚至那些潛伏在表面之下的意識。

我們的意識領域,我們的意識狀態變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清晰,冷靜,平衡和警惕。傳統意義上,我們的心態像老鼠洞上方蓄勢待發的貓。貓必須保持一種完全集中的狀態,如果老鼠稍微有些暴露自己,那麼貓就可以迅捷的採取行動。正如貓的期待,我們對現實的體驗變得超現實。我們關注的領域變得莫名其妙,對它聚以關注。不知怎麼的,我們都在休息,並引為行動。通過大疑問,我們正在痊癒,神清氣爽,充電,再後來增加了新的知識,然後,改造。最後,如果我們繼續致力於此,那麼偉大的懷疑的爆發和盛開就稱為啟蒙活動。

這個疑問:“朝哪兒去?”或“這是什麼?”

在經典的佛教冥想中,也有經典的1700問。在現代人中最流行的問題就是“去哪兒”“這意味著什麼?”在韓國。“yi”(發音就像種子的e)意思是“這一點”。“mwot”的意思是“什麼”。而“go”的意思是“是”。

冥想的時候,我們在精神上吟誦這個問題,用韓語發音,而不是英文翻譯,因為單詞的序列很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詞語,引發問題的開端。因此,儘管我們對朝鮮話感到很陌生,但是這引發的問題是我們的天性。

這個問題的意識是,這是什麼,指示我的身體?當我想到一個念頭,是什麼讓我產生這種想法?當我感到悲傷,又是什麼在讓我感到疼痛?當我感到憤怒,是什麼在我心中肆虐和抱怨?當我感到快樂,是什麼在我體內狂喜和閃耀?

當有人叫我的名字,是什麼讓我立刻感知到自己的名字和聲音,引導人們去關注?

當我想像著我能看見臥室或是我愛的人的臉,那個東西或人物的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就好像在一個電影螢幕上。我正在尋找的那個精神形象是什麼?是什麼創造出來的形象?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意思。毫不誇張的說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並要求它自然的帶領我們進入大懷疑的狀態。冥想的時候,我們要求正確的姿勢和呼吸來協調自我。姿勢和呼吸是實現我們冥想深度的最佳條件。我們指示,在這個問題優化集中打造大疑問。下面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圖片

佛教冥想技術

(在閱讀這篇指南之前請先練習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內容)

1.保持正確的坐姿

2.使用膈肌呼吸,吸氣,然後暫停

3.然後呼氣,在精神上吟誦上面所提到的問題,當最後一個音節落下時,呼氣也結束。

4.在我們的腦海裡,聽起來就像“yi mwot gooooooooh”(請看視頻演示)

5.把你的注意力保持在你腹部的動作上。想像一下這個問題,交織著你的呼吸節奏。在你意識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要保持這種狀態。這意味著冥想過程中要注意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

6.大疑問的物理體驗開始了。隨著不斷練習,會讓你感到整個身體的內部空間在擴大。

7.試著在這個星期嘗試這種冥想。

冥想提示:開始的時候,讓大腦放空。在呼吸的過程中——在所花費的時間內,吟誦一個音節——心理事件層出不窮,會影響我們的發問。不過沒關係。每當你意識到你腦中徘徊的問題,只需要回到最初。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注意的方向,停止切換目標。

“把光線聚集在周圍”:讓自己成為光源的焦點

在對佛教經典法令的簡答描述中,稱我們正在試圖做的與我們認識和關注的相關,當我們冥想時在想些什麼。“把光線聚集在周圍”。這意味著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力的來源。我們試圖感知知覺,去體驗。像眼睛看著自己或用手抓住自己。我們成為這一切的阻力,當我們陷入其中,這種阻礙的感覺就是大疑問的來源。

冥想的過程包括維持這種被困擾的狀態,保持我們的注意力就像母雞孵蛋或是貓坐在老鼠洞前一樣。這種狀態被稱為“觀測懷疑的心”,在韓國,這是這種冥想的正式的名字。

有些人聽到這樣的描述會知道大師都在討論,本能的開始懷疑他們打坐。別人會理解的概念層面,但是當他們真正嘗試著打坐,會發現然們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可以集中注意力。這沒關係。這就像試圖扭動你的耳朵。有些人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肌肉,而有的人則需要練習。

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問出那些問題的原因。當我們問自己這些問題時,用真誠的心去發問,會讓我們自動進入到大疑問狀態。我們不能幫助它。事實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已經深深陷入。只是試圖對這一問題推到自覺意識的光。如果我們不斷問自己,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最終這個大疑問就會在心裡紮根,並且輻射開來。

所以,當你提出問題,就指揮自己的意識回到了自己的意圖的源泉。讓你的注意力轉變方向。做到這一點就要求你向自己發問。

最後的建議

首先,儘量記住,打坐的持久性就是一切。冥想需要耐心。將我的注意力引導至我選擇的物件上,並讓它在那裡保持,所有重要的能量都在那裡。這是集中意志力和決心的本質。我想不出有什麼是不需要這種心裡技能的。不管你以什麼為生,住在哪裡,多麼富有,或者你的生活是怎樣的,這種冥想都會有利於你。

第二:不要試圖去找到一個答案。對提出的那些問題,我們不感興趣的哲學理論或標籤。冥想的目的是喚醒我們的心靈,而不是找尋更多的資訊,或者喋喋不休的東西。用這兩個簡單大問題來讓大腦燃燒,清空一切不必要的創造意識的發光體,練就平靜和廣闊的狀態。

最後,不要以為冥想是什麼“神秘”的事情。沒有什麼超凡脫俗的空靈或冥想。沒有什麼抽象或被動的成分。

靈性的身體

冥想是一項意圖驅使行為的活動,充滿活力。你不只是坐著,或是什麼都不做。你正在努力和一系列野蠻又精湛的精神意圖做鬥爭,要放鬆緊張的肌肉,微觀的身體和精神行動。你正試圖掌握,要求盡可能精准的技巧。唯一的區別是,你在協調你內在的力量,不是從外界可以看到的。

因此,實踐是必要的,不僅要練習你的姿勢和呼吸,還要和問題融為一體。

融為一體是什麼意思呢?

這意味著實踐,姿勢,呼吸和發問,成為自然聯繫在一起的個體。就是當你在完成一件事的同時,其他的行為也隨之發生。這樣一來,當你擺好姿勢,呼吸的時候,問題就自然會浮現在腦中。或是當你提出問題時,你的呼吸也伴隨著問題而產生。

關於實現這種姿勢與呼吸的和諧,就像安裝反病毒軟體到自己的頭腦和身體裡。當你發現一個病毒,就違反了思想或感情,你要做的就只是按下按鈕。這種冥想是一種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方案,無論是在戰略意義上還是在自動化系統的意義上。

今天,我們只講述了最基本的要素。但對於你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已經足夠了。你可以打坐,每天坐10分鐘以上開始。當你的身體調整和你的精神力量增加,你可以把打坐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在睡前或醒來後打坐是最好的。

最後,要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節目感興趣。我們正接近第一年的尾聲,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的回饋。如果你想瞭解更多,可以訪問我們的臉書頁面。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