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做夢有助緩解疲勞、調節身心
做夢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有的人卻十分不喜歡做夢。尤其是對於整夜做夢的人來說,感覺自己的休息會受到影響。那如果是偶爾做夢呢?其實研究發現,人體偶爾做做夢,對於身心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大家不應該排斥。下面,就去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第一,解除疲勞,休整身體。
疲勞就是人無論在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以後,能源的耗竭,腦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給葡萄糖。體力和腦力活動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從血液供給的葡萄糖還滿足不了它的需要,這個時候它就會動用身體的儲備。利用身體儲備的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產生一種乳酸。乳酸積累多了,是疲勞的一種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現。睡眠就可以解除這種疲勞。睡著了,人的一切活動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為了節能,體溫也降低。
人在睡眠的時候,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質。人體所需要的新蛋白質,多半都是在睡覺的時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勞與休整身體必不可少的。
第二,整理資訊,帶來頓悟。
白天我們經歷很多事情,我們的大腦要時時地記錄,時時地監控,時時地記錄你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不管你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特別是視覺信息量很大,只要你眼睛一掃,所有的刺激都會跑到你大腦裡面去。當你睡眠的時候,腦子就會重播,一邊重播,一邊整理,然後根據不同的內容,分別把它放到腦子不同的功能回路裡邊。
另外,大腦在夜間還有學習的功能。比如說西方很有名的一個奇案,偵探白天就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來這個案子是怎麼發生的。結果他晚間做夢,夢出來是怎麼回事,第二天按照他夢的提示,破了這個案子。像這種在夜間睡眠當中,夢有時候會帶來頓悟,有時候會帶來創新性。
第三,調節心理。
我們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夢,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適。但如果做了噩夢,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會覺得沒有睡好,就會心情焦慮、煩躁、愛發脾氣,做事靜不下心來。可見做夢是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角度看,夢的意義就在於通過欲望的滿足。不管你是高尚的人,還是卑微的人,我們的心靈的深層,都收藏了太多太多願意或能夠說出口和不願或不能說出口的欲望。這些幾乎無窮無盡的欲望中,許多在不現實生活中無法即時滿足或根本不能滿足。現實生活中未能或不能獲得滿足的欲望,卻可以在夢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調節心理平衡。
以上就是做夢帶給我們的幾個好處。人對於夢境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只能讓自己去接受它。此外,夢中出現的許多場景,對於現實的生活也有一定提示,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夢境去判斷,平日裡應該注意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