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常看災難片對心理影響很大

災難片,就是以巨大災難為題材而拍攝的影片,通過片中對於災難的放大和渲染,對人們造成一種視覺和心理上的恐懼感。對於一些重口味的人來說,恐怖片、災難片都是很喜愛的電影題材。但是,如果經常看災難片的話,對於我們的心理是可能會帶來危機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

敏感者易出現情緒障礙

醫生分析說,因為一部電影引發心理危機有點言過其實。出現這種狀態的人一般本身性格較為敏感,電影的震撼人心的聲畫效果、災難性畫面會對其造成較強的衝擊。這種較輕的幻覺屬於一種急性應激障礙,是一過性的。一般人可以在一周左右的時間自我修復,恢復以往的心態和睡眠。

“我們看電影的眼光應該有更多的層面,不僅僅停留在災難本身。”醫生說,“在災難片中,對家庭成員情感的信任和珍惜,可以促使我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重視親情。而主人公在電影中逃生的經歷,也可以讓我們學習在突發災難中如何選擇適當的避險措施。”

不過,曾經參與過汶川地震心理救援的醫生建議:“如果是曾受過地震災害、有心理障礙的人最好避免看這類災難片,以減少重複回顧的創傷性事件,加重心理創傷。”

看完災難片更應珍惜現在

汪冰博士看了兩遍《2012》,對於網友說的做噩夢、消極情緒等,他說其實這些都是一過性的,因為影片拍得很真實,讓很多觀眾都感覺很緊張,神經緊繃,情感耗竭,才會讓人們一時無法擺脫那種情景,但是這種急性應激反應會隨著回到正常的現實生活而逐漸消失,不用太過緊張。

汪博士說:“看完災難片,應該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好好愛身邊的親人才不會讓自己有遺憾。不妨從現在做起,坐在地鐵上或者公車上,有些閒暇就給家人、愛人發一條短信,對你想要感激的人說聲‘謝謝’。”

有位哲人說過:“有時候,我們不是要消除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要學會帶著勇氣生活。”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安慰劑。那些出現心理不適的人應該多想想自己的家人,並善於發現身邊更多的快樂。

通過看災難片,看見那些不幸遇難的人和事,我們應該反思自己,進行感恩訓練。同時,也不要將災難片中的場景,設想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這樣,才能避免生活的恐懼。尤其是對於曾經遭遇災難的人群來說,要儘量避免看災難片,引發痛苦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