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不銹鋼杯泡茶危害健康? 買餐具先看食品標識

將鑒別液滴到不銹鋼油壺上1分鐘後,油壺表面被腐蝕成棕褐色,且用水沖洗不掉。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用全新的不銹鋼杯泡茶,放置72小時後,不銹鋼杯內壁出現被腐蝕的痕跡,讓很多人擔心不銹鋼製品釋放重金屬鉻,危害健康。不銹鋼製品真這麼可怕?用市場購買以及從消費者家中收集的方式獲取5種宣稱為不銹鋼的樣品,使用快速鑒別方法對它們做測試,發現有2種樣品出現一定程度腐蝕,證明其容易析出重金屬。

專家指出,“食用級別”的不銹鋼不必擔心重金屬問題,但要注意“非食品接觸用”的劣質不銹鋼製品用作食具餐具,重金屬在高溫、酸性、鹼性環境中更容易析出,存在風險。

實驗1 兩食品容器遇檢測液變色

實驗目的:驗證不銹鋼製品品質

實驗樣品:不銹鋼油壺、不銹鋼小水杯、不銹鋼碗、不銹鋼保溫杯、不銹鋼保溫壺

實驗過程:在檢測人士指導下,在5個樣品上滴上“不銹鋼鑒別液”,1分鐘後觀察產品表面的變化。

結果顯示,不銹鋼保溫杯、不銹鋼保溫壺、不銹鋼碗的表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鑒別液依然是無色透明,基本為304鋼(指鉻含量達到18%、鎳含量為8%的不銹鋼,具備不銹鋼器皿耐腐蝕抗鏽的能力)。但不銹鋼油壺滴有鑒別液的表面已被腐蝕成棕褐色,且用水沖洗不掉。不銹鋼小水杯的表面則呈現棕紅色,沖洗後顏色雖然能被擦拭掉,但表面依然能看到被腐蝕的痕跡。

據瞭解,鑒別液越快變色,說明不銹鋼的材質越差,容易被腐蝕。根據變色的情況,不銹鋼油壺接近為200鋼,不銹鋼小水杯疑為201鋼。檢測員表示,200系不銹鋼並不是食品級的不銹鋼,抗腐蝕性能差,容易析出鎳、鉻等重金屬,不適合用在鍋、碗、杯等接觸食品的容器上,尤其別盛放油、鹽、醬、醋。

不銹鋼碗滴上鑒別液後,表面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基本可判斷其成分為級別較高的304鋼,同時,該碗能吸附磁鐵。這說明用磁鐵鑒別不銹鋼真假的辦法不可靠。

實驗2 磁鐵鑒別不銹鋼真假不靠譜

實驗目的:驗證磁鐵能否鑒定不銹鋼真假

實驗樣品:不銹鋼油壺、不銹鋼小水杯、不銹鋼碗、不銹鋼保溫杯、不銹鋼保溫壺

實驗過程:社會上流傳可以用磁鐵吸附,通過“有磁”或“無磁”來識別不銹鋼的真假,於是很多人買不銹鋼產品時,會帶上一小塊磁鐵去驗證。這種方法是否靠譜?

對上述5種已驗明材質的產品,分別用磁鐵去吸附。結果發現除了1種沒有磁性外,其餘的產品,無論是否為不銹鋼,都能輕微吸附磁鐵,具有弱磁性。可見僅用磁鐵的方法鑒別不銹鋼並不靠譜。專家指出,不銹鋼有無磁性,主要看往鋼水裡注入的鉻和鎳的含量多少,很多高級別不銹鋼製品可能是有弱磁性的,而一些假冒劣質不銹鋼製品也能做到“無磁”。因此對不銹鋼來說,不管磁鐵是否吸得上,只要符合品質標準,都是不銹鋼。

追訪

不銹鋼產品多數缺標識

查詢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銹鋼製品》要求,在不銹鋼產品或最小銷售包裝上,應標示不銹鋼類型和“食品接觸用”字樣,以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但走訪超市和市場查看10種不銹鋼產品,均未看到標有“食品接觸用”字樣,而“不銹鋼類型”也只有4種進行了標注。在收集購買的5種樣品中,也只有1種標注了類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不銹鋼的鉻和鎳有一定的比例,鉻含量在12.5%以上的,才能稱之為不銹鋼,而鉻含量達到18%鎳含量為8%的不銹鋼,也就是“18-8”(304鋼)才具備不銹鋼器皿耐腐蝕抗鏽的能力,這就需要看不銹鋼上標注的類型。

不銹鋼器皿是否安全,主要就是重金屬遷移的問題,“關鍵在於不銹鋼器皿是不是名副其實的合格的不銹鋼,如果是,可以拿來泡茶。”朱毅說,304鋼是比較好的,這樣的不銹鋼杯可以放心泡茶。

此外,專家提醒,購買不銹鋼製品時可看產品編號,如“18-8”(304鋼)、“18-0”(430鋼)等,橫線前邊的數字表示含鉻量,橫線後邊的為含鎳量。一般來說,現在市面上常見的304鋼是鉻遷移量較少的,因此可首選304鋼材質的不銹鋼製品。

采寫、攝影/新京報 廖愛玲(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