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泡腳小秘訣 教你健康泡腳

隨著天氣的變換,氣溫逐漸變冷因此,很多人每天晚上都要泡腳。泡腳不僅可以讓我們的身體的變得溫暖起來,而且還能促進我們的血液迴圈。泡腳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不同的泡腳方式也是有不同的效果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健康的泡腳呢?

一般來說,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也不能太涼,以40℃左右為宜。水溫過高不僅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皸裂;還可能使足部血管過度擴張,血液更多地湧向下肢,而使大腦、心臟等器官供血不足。體質虛弱的人還可能會因腦部供血不足而頭暈,甚至昏厥。

泡腳的最佳時間是在每晚7 ~ 9 點。此時正是腎經氣血最衰弱的時候,選擇在這個時候泡腳,足底血管會因為溫水的刺激而擴張,有利於活血,進而加速全身血液迴圈,達到滋養肝腎的目的。

最近在上班族中流行早晨泡腳的時尚。早上泡腳方法很簡單,就是在40℃左右的溫水裡,浸泡5 ~ 10 分鐘。也可以同時用雙手按摩腳底、腳趾間隙。為保持水溫,也可以分三五次加入熱水。如果早上時間不充裕,加一次熱水即可,或者只做一做按摩,都有一定的效果。

在泡腳後最好喝一杯溫水,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水杯裡放入菊花或者枸杞,可以取得清肝、養肝的療效。

泡腳時間不宜太長,以30 分鐘左右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都可以。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有的人甚至可以泡一兩個小時,這是不對的。因為泡腳的時候,人體血液迴圈加快,心率也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慌、出汗多等症狀,因此要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應該短一些,以20 分鐘為最佳。

一般來說在我們太飽或者太餓的時候都不是那麼的適合泡腳,在太飽太餓的情況下泡腳很容易加快我們身體的血液迴圈,時間久了就有可能讓泡腳者本身出現頭暈目眩的狀況。其實,最適合泡腳的時間是在睡覺一小時之前,睡覺一小時之前泡腳可以讓我們的肝臟更好的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