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多事之“秋” 打好高發病預防針

11月,秋冬交替,天氣漸漸轉涼,寒氣來襲,是呼吸道傳染病、過敏性疾病、腸胃病等各類病症的多發季節,所以古人稱秋季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這段時間必須注意保健防病。

NO.1 感冒

秋冬季節交替的時候,氣溫不恒定,一天中溫差較大,人容易感冒。這期間醫院因此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加,此時該適量多加衣物,讓感冒遠離你。特別是孩子活動量大,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現早晚受涼、中午受熱等情況,從而引發發燒、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狀。俗話說“春捂秋凍”,從秋天開始就要進行耐寒鍛煉,如用冷水洗臉,多做戶外活動,都能有效地增強人體的冷適應能力,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病。在感冒流行季節,要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受傳染的機會。

NO.2 腹瀉

天冷著涼還會引發腹瀉,這通常是由輪狀病毒引起,再嚴重些還會引發腸炎,遇到這種情況要立即控制飲食,立即就醫,除了止瀉藥其它藥別忙亂吃,腸炎就更不要拖,以免發展為慢性腸炎,那腹瀉可就與你長相伴了。此外一定要多喝水,以防身體脫水,不是特別嚴重不建議使用抗生素。

NO.3 哮喘

秋天裡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綿綿,潮濕的環境使黴菌加速繁殖……這些都容易導致哮喘發作。哮喘患者應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添衣服,以防受寒發病。哮喘患者也可以多吃荸薺、白蘿蔔、胡桃肉、紅棗、芡實、蓮子、山藥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腎養肺之功的食物,因為它們對防止哮喘發作有一定作用。

NO.4 抑鬱症

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到處是一派蕭索景象,人會觸景生情,而出現淒涼、憂鬱、悲愁等傷感情緒。秋應於肺,在志為憂,如再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為此,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注意培養自己的樂觀情緒,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賞景,令人心曠神怡;或靜練氣功,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

NO.5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單側、條帶狀、沿神經纖維分佈的皮疹。皮疹主要是以成群的水皰、紅斑,並伴有疼痛為特徵,此病可自愈,但病程為2~3周或更長時間。

秋季,天氣變化無常,冷熱不均,人體抵抗力下降,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而發病。患者發疹前一般先有輕度發熱,疲倦乏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症狀。但亦有無前驅症狀即發疹者,經1~3天后,在一定神經分佈區域(常見於胸部、腰部、腹部、面部等部位)發生紅斑,繼而出現多數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綠豆大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內物透明澄清,皰壁緊張發亮,並有神經痛。疼痛為陣發性,呈針刺樣、燒灼樣或者觸痛,有時神經痛可延續到皮疹消退數天數月,甚至數年(尤其是體弱的老年人)。年齡越大,疼痛越嚴重。帶狀皰疹越早治療越容易治癒;反之,則病情加重,疼痛加劇,輕者留有後遺神經痛,重者會發生意外。過去,因為無有效的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藥物,治療僅以止痛、縮短病程和防止繼發感染、病情加重為原則。

NO.6 慢性支氣管炎

氣候變化,天氣轉冷,最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因此,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人要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增強身體抵抗力,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同時,要科學地調理飲食、合理藥物防治,要注意改善居室環境,減少煙塵污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發作。

NO.7 秋燥症

秋季雨少天干,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在飲食上宜常喝開水和菜湯,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陰潤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蔥、薑、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NO.8 胃病復發

每逢氣溫轉冷便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主要是氣溫下降,人體受冷後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下降,一些原來就有胃病的人常常容易復發,嚴重的會發生胃出血、胃穿孔等種種併發症。另外,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增加,這又會使胃腸道負擔加重,因此原有胃腸道疾病的人要注意飲食調養,以溫軟易消化食物為主,定時定量,戒煙禁酒,避免受涼,並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NO.9 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

NO.10 肺炎

秋季,老年人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般會驟然增高。中醫認為,這是秋燥傷肺所致,具有起病隱匿、症狀不典型、病情變化快、併發症多、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要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NO.11 感染性神經根炎

秋涼,是感染性神經根炎的高發季節。感染性神經根炎是一種由各種病毒感染,尤其是腸道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神經變態反應,屬於感染免疫性疾病。過度疲勞、著涼、涉水,亦與該症發生有密切關係。感染性神經根炎發病急,進展快,以兒童及青壯年多見,秋季發病率最高。發病前1~4周常有腹瀉、感冒、發燒等感染病史,而後患者出現手足皮膚麻木、脹痛、奇癢及螞蟻爬行等異常感覺,並逐漸向軀幹發展,繼之出現進行性四肢肌肉無力,常於1~2周內發展為廣泛性周圍神經麻痹,即由下肢到上肢,然後到腰背部,以至於使患者不能坐起或翻身,嚴重病例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麻痹而死亡。感染性神經根炎是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嚴重疾病,在秋季要時刻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外出淋雨和赤身涉水,夜間不在潮濕的地方乘涼,保持居室乾燥,積極預防和及時治療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禁☆感冒、病毒性腹瀉等。堅持參加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加強營養,增強身體抗病能力。一旦發現該類患者,要速送醫院進行治療,切不可耽誤病情,以免釀成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