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各種人群“處暑”高溫除濕食療很重要

明日,是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白天氣溫仍在30℃以上,最高溫度有時達36℃,夜晚稍涼。

近來由於受沿海颱風的影響,高溫高濕氣候明顯,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專家有哪些保健建議呢?

小兒篇

高溫高濕天,是細菌生長和繁殖的最佳時期,也為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就人體自身而言,天熱,出汗多,抵抗力下降,此時,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最易發生腹瀉。怎樣護理呢?

1.繼續母乳餵養,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2.注意飲食衛生,食品應新鮮、清潔,飯前便後要洗手。

3.人工餵養小兒的乳品均需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

4.避免濫用抗菌素,小兒腹瀉若非細菌性腸炎,無需使用抗菌素。

5.不必禁食,多補水分。

6.適當補液,防止水、電解質紊亂。

7.可在家中配合腹部按摩,中醫的臍敷藥物對於止瀉有良好效果。

8.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勤換尿布,每次便後要用溫水清洗臀部。

9.加強戶外活動,注意氣候變化,避免腹部受涼。

10.密切觀察病情,及早發現泄瀉變化,及時就醫。

【飲食指南】小兒腹瀉的常用食療方:

蘋果湯:將蘋果切片加水200毫升蒸熟後以湯代茶飲。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

胡蘿蔔粥:將胡蘿蔔洗淨,切成小塊,與大米共同熬成粥。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食物。

糊米湯:將大米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細鹽,然後煮成糊狀即可。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老人篇

調節情志,防止“悲秋”,是夏秋交替時老年保健的重要內容。立秋後,白天變短,常會有陰雨天氣,使人的情緒鬱悶,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更易傷感。

要解決以上問題,應多參加社交活動和體育鍛煉,心情舒暢是保健的好方法。常去戶外舒展筋骨,登高賞景也可使人心曠神怡,太極拳、氣功是傳統的保健項目。還應注意飲食安全:

1.飲用水應煮沸,可殺滅致病微生物;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熱透。

3.儘量少食用田螺、貝殼、螃蟹等水海產品,食用時要煮熟蒸透。

4.涼拌菜可加點醋和蒜;生吃食物一定要洗淨,儘量減少生冷食品的攝入。

5.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勞累,預防感冒和中暑;平衡膳食,合理營養。

【飲食指南】燥為秋之主氣,秋燥傷津,老年人此時養生,要強調一個“潤”。秋天人們易感覺唇幹舌燥、乾咳無痰,這是肺胃之陰不足。

可選用生地、沙參、麥冬、玉竹、百合、雪梨等進補。症狀不明顯的,選以上中藥1~2味泡水當茶飲或蒸(燉)雪梨均可。如有症狀,需請醫師辯證配方。飲食調節是養陰之良法,不妨多食用梨、獼猴桃、蔬菜、藕、芝麻等。

常規篇

袁雙鳳(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管營養師)

中醫有秋來“伏”不去的說法。因此,此時調養脾胃,預防胃腸疾病,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飲食上如何調養?

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要比其他季節增加1%~15%,以魚類、肉類、蛋、奶類和豆類食品為佳。

二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新鮮水果中番茄、西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豐富,維生素B族和礦物質在穀類、豆類、玉米、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人們可適量補充。

三要補充水和無機鹽。機體大量出汗,不但水分丟失,還流失大量的鉀、鈉。應適量增加含鉀較高的食物,如香蕉、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大蔥、芹菜、毛豆、綠茶、海帶等。

四要補充清熱、利濕的食物。長夏多濕既傷腎氣又困脾胃,所以要補充既清熱又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黃瓜、草莓、番茄、絲瓜、苦菜、芥藍、蓮藕、綠豆等。

五不可過貪冷食。過量食入冷食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影響食欲。

六飲食有節。飲食適時、適量、適溫、營養適中;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合理;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合理選食多樣化的天然食品。少食油炸、醃制、臘味品;不喝高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