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培養寶寶毅力需避免兩大誤區

毅力也稱為意志力,它能使我們為了一個既定的目標,克服干擾因素而長久持續地努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善始善終,堅持不懈,所以對孩子的意志力的培養就容易著急,希望孩子越快擁有這個"能力"越好。可是,有時候"太急"也會出"錯"。

誤區" alt="培養寶寶毅力需避免兩大誤區(1)" />

"放棄"不是我的錯

3歲的豆豆得到一套新積木,愛不釋手。可是每次搭積木她都不能讓媽媽滿意。因為豆豆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剛拿起積木兩分鐘,還沒堆出個形狀,她就放下了。媽媽好多次都對豆豆說:"把房子蓋好再去做別的。"可是這樣的叮囑顯然沒有效果。

誤區1:毅力就是每做一件事都要有成果

我們評價一個人意志品質好壞的標準,通常從注意力、自製力、堅韌性、目標性這幾方面來考量。可是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神經系統還尚未發育成熟,生理心理都處於一個還在發展的階段,假如要按照成人的標準,硬性地去要求他們,很可能會得到一個背道而馳的結果。

二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專注一個事物的時間最多只有五分鐘,而且很容易放棄有難度的活動。像搭積木這種遊戲,孩子玩的時間不長,一方面可能受孩子年齡太小,專注事物時間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挫折,比如:怎麼努力也沒法將一塊木板放到一個木球上,"挫敗感"讓他們不想繼續。

對於孩子不願意關注不能帶給他們快樂的事物,如果家長一定要強壓著他們去做,一定要做出一個成果,比如蓋好一座房子,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放棄"並不是他們的錯,家長需要明白並不一定每一份堅持都是對的,毅力並不意味著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出一個成果。

"無意識"注意起主導作用

2歲的橙橙對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會感興趣,可是卻總不能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地專注它們。握著蠟筆畫畫的他聽見風吹著風鈴叮噹響,便扔下畫筆踮起腳尖去摸風鈴;拿到風鈴了,又被桌子上爸爸昨天新給他買的小汽車所吸引。橙橙的媽媽看他這麼沒有毅力,老三心二意不專一,注意力不集中,心裡十分著急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誤區2:毅力就是自始至終專注一件事情

在心理學上,注意的種類分為無意識注意和有意識注意兩種。無意識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標,不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就能維持的注意,通過一些對比鮮明、新穎、強大的、感興趣的刺激就能引起的不自覺的注意。而有意識注意是指有預定的目標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維持的注意力。

0-3歲的孩子,他們的注意通常是以無意識注意為主的。他們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受到"新鮮"刺激的影響而轉移,缺乏穩定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活動範圍開始擴大,能關注到的事物也開始多起來,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能感知到周圍事物的變化,因此能引起孩子無意識注意的範圍就越來越廣泛。

像橙橙一樣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必然是以無意識注意為主,而有意識注意處於萌發的階段。風鈴、新買的小汽車……這些都是一些能引起他不自覺注意的刺激,他在無意識注意的推動下關注了它們,而有意識注意又處於發展階段,所以當他摸到風鈴,拿到小汽車後,"瞭解認識"了它們,他就很難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關注這些失去"神秘感"的事物。

毅力並不是說自始至終就要專注一件事情。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多的是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間。通過對每件事情都有過嘗試而逐漸形成自己的體驗,然後排除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最終為自己真正感興趣能抱以長期熱情的事物專注。

揭開"毅力"的面紗

毅力究竟是什麼?其實,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很多時候,毅力通常情況下就是一個結果,一個由孩子對一件事物的興趣、熱情、快樂、希望共同協作之下達到的一個結果。就像一個經常早晨賴床的孩子,他的理由可能會是"我好困","天氣好冷"……許多家長聽到孩子開始找"藉口"賴床,心裡可能便會又氣又惱,覺得孩子"不能吃苦","太嬌貴","沒有毅力"。

其實,根本上來說是幼稚園對他的吸引力不夠,他對去那兒沒有熱情,他才會磨磨蹭蹭,"沒有毅力"。如果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幼稚園的生活,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小朋友們整天找他一起做遊戲,他覺得在那裡特別快樂,那麼去"上學"這件事情可能就變得特別有"吸引力",賴床不"好玩"了,起床反而變成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所謂的"毅力"也就自然而然來了。

假如把毅力比作大樹的話,我們會發現一直在為這顆大樹輸送源源不斷的能量的是它那些埋在地下的根。而這些根就是孩子們的熱情、興趣、希望以及對事物的良好體驗。一個人孩子能為一件事情堅持不懈,必然是這件事能和他的積極情緒體驗建立聯繫的,完成這件事他能感受到快樂,覺得幸福。否則,任何一份"缺乏快樂"的"堅持"都不能長久,即便最終達到了目標,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培養孩子對一件事物的"毅力"就是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有濃厚的興趣,產生熱情,抱有希望,就是要讓他進入一個良好積極的情緒體驗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