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用錯鍋具,小心慢性病上身!

鍋子和保鮮盒家家戶戶都有,選購時也各有偏好,然而,有些材料的鍋具並不適合使用,下面就講講餐具與健康的關係。

一、不能刷的鍋子不要買

標榜不沾鍋的鐵氟龍鍋,曾是主婦煎魚時的救星,這種鍋子是在一般的鐵上頭,鍍了鐵氟龍層,於是變成不沾鍋。鐵氟龍鍋強調不能用鐵刷或菜瓜布刷洗,只能以布清洗,也不適合使用鐵鏟,烹調時要改用木鏟,以免氟鐵龍層脫落。但是,即使遵守上述的使用規則,鐵氟龍不沾鍋還是會慢慢變得沾黏,鐵氟龍層幾經使用後就消失了,但並非蒸發,而是混入食物,因此安全性被質疑。後來學者又發現,鐵氟龍鍋幹燒到攝氏160度時,就會釋出有毒氣體。

不過,並非所有不沾鍋都不能用。若是物理性不沾鍋,例如鍋底有些凸點,造成凹凸不平,這樣食物便不能完全服貼鍋底,這類不沾鍋就沒有安全問題。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從“能否使用刷子和鐵鏟”做為分辨。

慢性病上身!" alt="用錯鍋具,小心慢性病上身!(1)" />

二、鋁鍋用多了會老年癡呆

好的炊具和鍋具能幫助主婦朋友守護家人,鋁鍋是很常見的鍋子,以輕巧、耐用、傳熱快而廣受歡迎,可是,若用鋁鍋煮泰式檸檬魚、酸辣湯、番茄濃湯這類較酸的食物,會大量溶解出鋁,吃進身體之後會造成沉積。目前醫界懷疑鋁與老年癡呆症、慢性疾病都有關聯。此外,在長期高溫或接觸食鹽後,也會增加鋁的溶出量。

建議選擇的鍋子材質是陶瓷、強化玻璃和不鏽鋼。要特別提醒大家,不鏽鋼有等級之分,太低劣的不鏽鋼會釋出鎳、鉻等重金屬,所以請別選購太便宜的不銹鋼。

三、保鮮盒要慎選品牌與材質

保鮮盒材質,必須經得起“熱”和“酸”的考驗,因為這兩種狀態,都會讓毒物釋放。大多數的保鮮盒底會標示耐熱溫度,這是消費者使用的依據,可是保鮮盒的耐酸性較難確認,安全起見,如果要盛裝泡菜、醃梅等酸性食物,建議使用玻璃保鮮盒。若只是裝冷開水,可使用PE和PET等食品包材。我不建議大家買PVC材質的保鮮盒、罐子或塑膠袋,因為它會溶出不好的物質,至於PP、PET、PC也有雙酚A的問題。

建議主婦,不要在10元商店裡購買便宜的保鮮盒,要有品牌概念,並挑選食品級的包材。也許多付出一點錢,卻把健康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