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7個跡象或是癌症早期預警!2策略 終身防癌

癌症是死神的代表,至今為止,人們依然談癌色變。其實,癌症雖然可怕,但並不是無跡可尋。早發現才能早治療,生活中的7個可疑跡象要警惕,它們或許是癌變的早期表現!

1.疲勞

虛弱、乏力是多種類型癌症的症狀,尤其是白血病。專家提醒,如果在睡眠充足、壓力不大的情況下,仍然一直感覺疲憊不堪,建議儘早做個全身體檢。

2.氣促

呼吸急促可能是肺癌的表現。如果咳嗽了好幾周都沒好,不管是乾咳還是咳中帶痰,都有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跡象,建議及時就醫,拍X光片、做CT等檢查。

3.胃灼熱

慢性胃灼痛、輕度噁心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現。如果服用抗酸劑後,這些症狀仍然沒有得到緩解,而且飯量比平時減小,飯後有腹脹感,建議及時就醫,因為這說明你可能患有胃食管反流,而胃食管反流會加大咽喉癌的癌前病變風險。

4.流感樣症狀

原因不明的發燒可能暗示著癌症。大多數癌症都會在某個階段出現發燒,通常是在癌細胞從原位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時。淋巴癌的早期症狀與流感尤其相似,如持續發燒、疼痛等。

5.嘶啞

如果你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已消失或過敏季節已過,但仍然聲音嘶啞超過2周,尤其是症狀繼續惡化,建議做個檢查。聲音嘶啞或喉炎可能是喉癌、肺癌甚至甲狀腺癌的外在表現。在很多情況下,聲音嘶啞還可能是食管癌的唯一症狀。

6.胳膊痛

如果手臂和胳膊內部的痛感,隨著時間增長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可能是因淋巴結腫大壓迫神經導致的,而這是肺癌的症狀之一。這種痛感不像肌肉酸痛,而是固定在某個位置,與神經痛或關節炎疼痛類似。

7.腹脹

相比於男性,腹脹是女性較為常見的生理現象,但如果除去月經期前後,每月仍定期發作,尤其是沒怎麼吃東西,依然腹脹難受的話,建議及時去醫院做B超等檢查。因為腹脹是卵巢癌的常見症狀之一。

癌症的發生於日常生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兩大策略,從行為習慣著手,預防癌症!

策略一:

拒絕肥胖。肥胖不僅會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導火索”,更是引發“癌症”的直接誘因。研究發現:33%的癌症發生在肥胖人群中;其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更高。專家說:“腰圍每增加1寸,患癌風險就會增加8倍以上。”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表示,肥胖會誘發癌症,主要因為肥胖者身上脂肪過多,刺激體內激素水準提升,而這正是誘發多種癌症的關鍵所在。青睞“肥胖一族”的腫瘤分別是:食道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癌、腎癌和乳腺癌。

此外,小腸癌、膽囊癌、喉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與肥胖也有一定關係。更值得提醒的是,兒童肥胖也會給日後埋下隱患。研究表明,相對于正常體重的兒童,胖孩子日後患胰腺癌、膀胱癌、肺癌的幾率會越高。但肥胖的人也不要為此緊張,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一點都不晚。

拒絕久坐。面對人們久坐的生活習慣,專家建議,應該適當運動。中度運動的強度相當於快走。除了每天最少有30分鐘的中度運動外,時間更長、強度更大的活動,如跑步、網球等,更有益健康。最好可達到每天1小時的中度運動,或30分鐘的強度運動,如果做家務、休閒活動的強度足夠,也可列入其中。

拒絕高熱量食物。有調查顯示,單純靠控制飲食就能將體重下降10%以上,並保持1年的肥胖者有20%。專家說,減肥要合理控制飲食,少吃或不吃高熱量食物;限酒,尤其要少喝白酒;三餐要規律,避免饑一頓飽一頓和暴飲暴食。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飲食並不意味著節食,長期單純節食將導致人體內環境紊亂,引起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

拒絕狼吞虎嚥。“只有慢慢吃,才能感受到饑餓感的消退和胃裡逐漸充實的感覺,然後適時放下筷子,保證七分飽的狀態。”專家說,如見到美食就狼吞虎嚥,往往容易吃得過多,也容易長胖。研究顯示,總是吃得太飽,會降低抑制細胞癌化因數的活動能力,增加患癌風險。

策略二:

選對食物。“癌”字中有3個“口”,可見飲食和癌症的關係有多密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明確指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有1/3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專家表示,受膳食因素影響最大的癌症包括兩類:一類是消化系統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腸癌;另一類是與激素水準相關的癌症,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管好嘴,能讓患癌風險降低40%。”專家說。

“多植物少動物”。專家表示,多項研究證實,約30%男性腫瘤和60%女性腫瘤的發生與營養因素密切相關,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便可以明顯降低癌症發生的危險。但他強調,並不是宣導“吃素”,建議每天至少吃5份(1份約80克)不同蔬果,應多選深色蔬果。

多白肉少紅肉。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緊密,特別是乳癌、大腸癌等。含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能量相對較高,豬、牛、羊等紅肉每人每週攝取量應少於500克,可用雞、魚等白肉替代。另外,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少吃脂肪,如以豆類或豆製品取代部分肉;不吃或少吃肉皮和肥肉等。

多吃抗癌食物。“常見的抗癌食物有一百多種,主要分為四大類,適當多吃可錦上添花。”專家表示。

1.新鮮果蔬。其中所含的抗氧化劑、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類黃酮類化合物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蘆筍、捲心菜、番茄、紅薯、魔芋、獼猴桃、西蘭花、蘿蔔、胡蘿蔔都是抗癌好食物。

2.豆製品。豆腐、豆漿富含大豆異黃酮,經常吃些豆製品可以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

3.菌類。約96%的菌類都有抗癌效果,可以多吃冬菇、香菇、金針菇、木耳等。4.綠茶。綠茶中富含茶多酚,可與致癌物結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養成每天喝2~3杯綠茶的習慣,可以預防胃癌、肝癌和肺癌。

另外,高油、高鹽、高糖食品也是癌細胞喜歡的食物。多項研究發現,常吃這些食物,增加患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風險。因此,吃飯應儘量清淡,少吃油炸、過鹹食物和甜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