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時節易引發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該如何調節
每年11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麥區就下了大到暴雪。小雪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開始進入冬季管理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類.雪可分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類,24小時降水量小雪2.5以下,中雪2.6~5.0,大雪5.0以上;幾小時降水量小雪1.0以下,中雪1.1~3.0,大雪大於3.0。
小雪(月曆上11月22日居多,有時23日):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小雪節氣,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刹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華南“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於華南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時值陽曆11月下半月,農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隨著冬季的到來,氣候漸冷,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變成了雪花,下雪後,使大地披上潔白的素裝。但由於這時的天氣還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狀態,或落到地面後立即融化了,氣象學上稱之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叫做“雨夾雪”;還有時降如同米粒一樣大小的白色冰粒,稱為“米雪”。本節氣降水依然稀少,遠遠滿足不了冬小麥的需要。晨霧比上一個節氣更多一些。
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這個節氣裡,朋友們在光照少的日子裡一定要學會調養自己。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抑鬱症患者有直接影響,因為與抑鬱症相關的神經遞質中,腦內5-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春夏季,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秋冬季節最弱,當日照時間減少,引起了抑鬱症患者腦內5-羥色胺的缺少,隨之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症狀。
起居
小雪時節,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還是給乾燥的冬季增添了一些濕潤。空氣的濕潤對於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雪後會出現降溫天氣,所以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鬱症。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抑鬱症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疾患。權威人士估計,若將輕型抑鬱症包括在內,抑鬱症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約為11%。在我國,對抑鬱症尚無精確統計,但實際上抑鬱症隨時隨地可以在人們的身邊出現,只是人們還沒有正視這個心理第一疾患而已。專家介紹說,很多醫生或病人家屬對抑鬱症的表現認識不足,以至於許多病人沒能及時被發現而得到正確的治療。抑鬱症會造成工作、學習及生活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慢性軀體疾病康復,加重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甚至還會導致社會上自殺率的上升。
抑鬱症屬於一種情緒不安的疾病,其特點是患者長期的情緒低落,處於憂鬱不樂的狀態。至於抑鬱疾病的症狀,可以從下列四個層面來表述:
1.情緒方面:鬱悶、悲哀、愁苦缺乏興趣、不快活,但有些人會出現煩燥不安、易怒、甚至有敵意:
2.生理方面:性興趣降低、食欲轉變、睡眠障礙(特別是早醒)、體力降低;
3.認識及思想方面:出現悲觀、灰色意志、無能、無望與無助感、自責、死亡意念、自殺意念、思考緩慢、罪惡及自我懲罰之感覺,更嚴重時會有妄想幻覺;
4.行為方面:說話少且音調低、速度慢、動作少而慢、嚴重時僵呆,但有時出現激燥行為,酗酒,甚至有自殺行為。
由於現代醫學對此病的認識不夠,抑鬱症的一些輕微病症,如疲勞、失眠、腸胃不適、持續的頭痛及背痛等經常被誤解為其它疾病。從而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
用中醫病因學的觀點,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種:即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激所傷)、外因(風寒暑濕燥熱六淫侵襲所傷)、非內外因(房室、瘟疫、跌撲損傷、中毒等)。抑鬱症的發生多由內因即七情過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七情變化,這種變化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屬正常的精神活動,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並不會致病。只有在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正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人的精神狀態反映和體現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而精神心理活動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可以說是產生精神疾病的關鍵。因此,中醫認為精神活動與抑鬱症的關係十分密切,把抑鬱症的病因歸結為七情所致不無道理,那麼調神養生對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就顯得格外重要。
《素問。上古天真論》上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素問.生氣通天論》雲:“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古人從內外兩個方面說明,對外,要順應自然界變化和避免邪氣的侵襲;對內,要謹守虛無,心神寧靜。即思想清淨,暢達情志,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保持人體形神合一的生理狀態,也是“靜者壽,躁者夭”的最好說明。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抑鬱症患者有直接影響,因為與抑鬱症相關的神經遞質中,腦內5一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春夏季,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秋冬季節最弱,當日照時間減少,引起了抑鬱症患者腦內5一羥色胺的缺少,隨之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症狀。
綜觀中西醫學的觀點,為避免冬季給抑鬱症朋友帶來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節氣中要注意精神的調養。《管子》上說:“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所以抑鬱症患者要積極地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以保持腦內5一羥色胺的穩定,多聽音樂讓那美妙的旋律為你增添生活中的樂趣。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另外,抑鬱症患者還應加強飲食治療。飲食方面要多吃熱量高、有健腦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類、魚類,並適當飲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飲料。通過調整飲食仍不能改善症狀的患者,可選用尼莫地平,都可喜,甲狀腺素片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