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五一出遊 不可不知的養生攻略

1.出遊不容忽視的小細節:

(1)不要穿涼鞋開車

開車時不能穿拖鞋,其實最好也不要穿涼鞋。五一假日有些地區氣溫已很高,一些駕駛員喜歡穿涼鞋開車,尤其是女性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很容易由於操作失誤而引起事故。熱天要開車的駕駛員都應該在車上準備一雙平底鞋。

(2)汽車坐墊要固定

車輛停在戶外暴曬之後,座椅往往都會熱得發燙,因此不少車主都喜歡在駕駛位上鋪上涼墊。但不少車主往往忽視了把坐墊徹底固定好,當遇到情況需緊急制動時,坐墊由於並不固定,身體往前的慣性很容易使人連同坐墊從座椅上滑落,十分危險。

(3)不宜戴太深色墨鏡

烈日當空,外界的光線十分強烈,不少司機為了防強光和紫外線而戴上深色墨鏡。雖然感覺上是舒服了很多,但過深的墨鏡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腦的時間,延長駕駛者對突發情況的反應時間,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專家建議,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是:鏡片應能穿過15%~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禦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4)注意塑膠瓶裝水

出遊時人們都喜歡在車內放上幾瓶水以備不時之需,但如果放在車內的時間過長,又經常在烈日下暴曬,塑膠瓶子裡的化學物質容易釋出,長時間飲用會對健康不利。

2.一定要小心這些誤區!

(1)越是天熱,越要少穿衣服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於環境溫度時,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如果您是去氣溫較高的地區旅遊,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打赤膊會感覺更熱。

(2)啤酒解暑

熱天喝啤酒能解暑不可否認,但是,多喝照樣能使人感覺口乾咽燥、全身發熱。

因為啤酒畢竟也含有酒精,喝得過多,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會造成工作中的差錯事故。

(3)空調應保持恒溫或准恒溫狀態

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以使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急劇變化,提高人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至於經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

因此,剛開始利用空調進行這種調節時,整個居室的溫度變化幅度應控制在3℃至5℃;半個月後,幅度可逐漸提高到6℃至10℃。溫度變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穩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調節以1℃至2℃為宜)。

(4)熱天“沖涼”最舒服

人們外出活動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人體肌膚的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而立即“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高熱症;同時,“沖涼”之時,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因此,熱天外出回家,應先讓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熱散發過後,再採取一些清涼措施。

3.對抗炎熱和日曬

(1)儘量穿淺色服裝,旅遊時應穿白色、淺色或素色衣服,穿長袖上衣。

(2)應戴隔熱帽、太陽帽,草帽對陽光有折射作用,還應帶墨鏡、防曬霜、毛巾。五月陽光強烈,且紫外線的長波對人的皮膚傷害很大,長時間陽光直曬會讓人感到頭暈,皮膚會曬裂,嚴重者會引起各種皮炎。

(3)出發時應提早,中午需休息,儘量避開最熱的時間出行,最好在下午三四點鐘以後再進行旅遊活動。

(4)多喝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幾口,喝水的次數頻繁一些,不要依賴口渴的感覺作為補充水分的依據,不渴的時候也要補充水分,讓水分均衡地補充。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但不是控制補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補充,嚴重的會引發腎衰竭。

(5)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萬金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

(6)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處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部和頸部。讓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如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壓病人的人中穴或針刺雙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然後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4.食宿

從飲食上講,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五一氣溫已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污染,最好不好,如吃,也必須經過高溫處理,生吃瓜果要洗淨削皮。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淨,最好在開水中焯一下;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涼拌時,應放點蒜泥和醋,這不僅能增加食欲,有助於消化,並有殺菌解毒作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做冷飲時,要用涼開水,不用生水。老上人最好不吃小攤上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許多人在爬山時看到泉水覺得清涼,又加上乾渴,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痛痛快快地飲一頓,其實這是不好的習慣。因為有些泉水有害礦物質超標,有的地方污染很嚴重,飲用後對健康不利,所以應當多以自帶水或買純淨水為最佳選擇,這樣可避免因飲用被污染的水或不達標的水引起胃腸疾病。

要合理膳食,外出旅遊因水分消耗大,所以多食湯食及清淡食品為最佳,最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適當配些瘦肉,儘量少食油炸、油膩食品,以防引起消化不良。

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飲食為主,在膳食調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如可適當多吃些涼拌菜、鹹鴨蛋、鹹雞蛋、松花蛋、豆製品、芝麻醬、綠豆、新鮮蔬菜、水果等。各種飲料更是不可缺少的。

具有清熱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莧菜、蓴菜、馬蘭頭、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菜瓜、西瓜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和西瓜,多食既可生津止渴,又有滋養作用。些外,還應選食小米、豆類、瘦豬肉、動物肝臟、蛋黃、紅棗、香菇、紫菜、梨等,以補充丟失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老人還應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潔淨的食品,對於體弱的老人,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病。

五一出遊,如果有冰鎮飲料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但活動中或者是活動結束以後,不能馬上大量吃冷飲。冷飲不僅降低了胃的溫度,而且也沖淡了胃液,使胃的生理機能受損,輕則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重則導致急性胃炎。要等身體溫度大幅度降下來以後,才喝冰凍的飲料或啤酒等。

在住宿上應選擇通風透光的旅店,有條件的選擇有星級的賓館,睡覺前最好洗個熱水澡、泡泡腳,如果走路過多還應搓搓腳心和按摩一下小腿都會加強血液迴圈,睡覺時最好不要整夜開著空調,以免受涼,第二天會渾身無力。

出外遊玩時有些遊客會因為緊張而出現失眠的情況,建議睡前喝一杯稀釋的醋或喝杯牛奶,也應該洗澡讓全身放鬆,同時也可按摩足底的湧泉穴來達到改善旅途失眠。

5.疾病預防

五一大假期是旅遊的黃金季節,但是疾病往往會在人們盡情地享受旅遊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乘虛而入。因此,外出旅行還須加強自我保護,防止疾病的發生。

黑熱病

又稱內臟利會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中華白蛉是傳播黑熱病的主要媒介,健康的人一旦被白蛉叮咬,其體內的鞭毛蟲便侵入人體。人被感染後,一般經過3~6個月的潛伏期,才開始出現發病症狀。初始時,發病較緩慢,症狀也不典型,主要為發熱,且熱型不規則,這時易於與其他疾病相混淆。但在發病2~3個月後,其特殊症狀就顯現出來了,主要是不規則發熱和脾臟進行性腫大以及肝輕度腫大、全身乏力、貧血、消瘦、夜間盜汗、咳嗽,常伴有鼻衄和牙齦出血等症狀。黑熱病的流行區域主要在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四川等地,夏秋季為該病的傳播高發季節。到黑熱病流行區旅遊尤其是野外旅遊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被白蛉咬中;如果有上述症狀,可採取骼骨和脊突穿刺進行塗片檢查。治療黑熱病的特效藥為葡萄糖酸銻鈉(斯銻黑克),用該藥雙療程治療後,復發率極低。

萊姆病

由蜱類叮咬而引發的傳染病。該病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分佈廣泛,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該病。其潛伏期一般為3~32天,平均7天左右,早期表現為特殊的皮膚損害———慢性遊走性紅斑,並伴有類似流感的症狀,繼續下去會出現炎症性綜合症,心臟異常、心動過速或過緩、神經系統損害、肢端麻痹、視神經損傷、周圍性面癱、運動系統失調等,有的會出現與類風濕關節炎相象的症狀,還有少數患者會出現精神分裂症。進入林區、草地旅遊時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穿長袖衫長統褲,不要將衣服放置在地上或掛在樹上,不躺在草地上休息,歸來後要立即洗澡、換衣服,並檢查有無被蜱叮咬的痕跡,如有被咬的傷痕或紅斑,應及時上醫院檢查。

蕁麻疹

到異地後皮膚瘙癢,出現蕁麻疹,時隱時現,往往使人感到難以忍受。這種症狀多見於過敏型體質者,主要是由於水土不服所引起的,患者對所到之地的環境不適應,致敏物質發生作用而使體表出現疹斑。如症狀較輕可多飲茶葉蜂蜜水,以一小撮茶葉加兩匙蜂蜜,沖水連飲,可補充豐富的微量元素,加速血液迴圈和尿的排泄,以利於致敏物質的排出。如果症狀較為嚴重可服用苯海拉明、撲爾敏、非那根等脫敏藥物,同時還需攝取大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以減輕症狀。

賈第蟲腹瀉

賈第蟲是一種帶有鞭毛的寄生蟲,原蟲寄生在人體小腸。蟑螂、蒼蠅及被污染的水都可成為賈第蟲的傳播媒介。人一旦吃了被賈第蟲包囊污染了的食物,就會引起腹瀉。出現食欲不振、噁心、腹脹、腹瀉,大便次數增多,每日4~5次,便稀量大,有惡臭無膿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肝大、黃膽、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症狀,有的還會頭痛、乏力、失眠、精神萎靡等神經官能症狀。旅遊往往所跨的地域廣,氣候複雜多變,飲食衛生條件較差,加上長途旅行,生活無序,休息不充分,人體處於疲勞狀態,身體抵抗力減弱,比較容易感染賈第蟲。所以在旅行途中應注意飲食衛生,不要過於疲勞。如出現腹瀉,就要考慮是否感染了賈第蟲病,一般用痢特靈和甲硝唑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