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年人養生方式要正確

現在的老年人已經不是過去的生活方式,他們越來越注重健康、越來越注重養生,一般情況下,運動是時下最熱門的養生方式。但老人養生莫入以下4個誤區:

誤區1:“倒行”增強腿力

常見三五結伴的老年人在廣場上進行“倒行”鍛煉,這種“反常態健身”方式曾風靡一時,據說可增強腿力,治療腰酸背痛,減輕骨質疏松,還能改善人體平衡力。但從運動生理學分析,倒行比向前走要多消耗75%的能量,心率增加40%,考慮到老年人機體及各種器官功能日趨衰退,中樞神經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活動的協調能力減弱,反應比較遲鈍,靈敏度較差,倒行極易絆倒或失去平衡而跌跤,造成脊柱和髖、膝、踝關節意外創傷。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能力減低,倒行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同時會使頸部扭傷,導致頸動脈受壓迫、管腔變窄、血流減少,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偶爾一次倒行,不會有礙健康,但不宜經常進行。

誤區2:晨練越早越好

有些老年人認為晨練越早越好,因此喜歡天還沒亮就出門進行鍛煉,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在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污染物在空氣中堆積較多,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影響。所以晨練應該安排在太陽出來后,并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晨練,因為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無益。

很多老年人喜歡空腹晨練,等運動后再一起去喝茶,這樣容易發生低血糖,出現頭暈等癥狀,補水不足的還易發生脫水。另外,早上6-8點是血壓高峰期,運動不當也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為避免意外發生,運動前最好適當吃點東西,并帶上足夠的水喝,感覺胸悶、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或到附近醫院就診。

誤區3:飯后百步走有益身心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老年人以此作為健身格言,但飯后百步走并不科學。從近代醫學觀點看,吃飽飯后,老年人的心臟負荷增加,餐后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飽餐后即去散步。

誤區4:爬山是最好的鍛煉

許多老年人有早起爬山的習慣,認為爬山是最好的鍛煉方式,其實未必如此。“人老腿先老”,爬山時的負重比較厲害,不利于老年人保護膝關節。上山時膝關節負重基本上就是自身體重,而下山時除了自身體重以外,膝關節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這樣的沖擊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尤其對于有膝關節病的老人,爬臺階帶來的關節損傷更厲害。

因此,老年人爬山不宜太頻,要爬也應盡量避免臺階而選擇平路,速度不宜過快。膝關節不適者不宜爬山,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或做做腰腿體操。

老年人養生,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制定方案,不要“人云亦云”,隨便聽說哪個專家說哪種方式好就立即去嘗試,只有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