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耐熱能力抵抗酷暑
耐熱能力你知道是什么嗎?面對日益高溫的天氣,你是否想過提高耐熱能力,來抵抗熱浪的來襲呢?
北京的高溫和中國南方多處地區的酷暑同步,昨日中國氣象臺分別對四川、江漢、江南、華南等地發布了高溫藍色預警,這些地方大部分出現35至37℃的高溫天氣。這兩天如果坐京滬高鐵,只會從一個“高燒天”奔向另一個“高燒天”。
夏天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定值超過22攝氏度。依據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地區從5月開始就進入夏季,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溫環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在南亞一些國家,每年至少都有數百人死于盛夏熱浪的襲擊。但同樣是面對熱浪,為什么有些人受到的影響較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熱耐受能力的不同所致。
提高耐熱能力 重在耐熱鍛煉
許多實驗證實,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經常處于高溫環境中,熱應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體的熱耐受力增強;以后再進入高溫環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煉,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而初夏這一時段,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所以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p#副標題#e#
上述的實驗和研究結果,和我們祖先倡導的“春捂”不謀而合。
陽歷四五月份,其實也在古人“陽春三月”涵蓋的范圍。“春捂”這一養生健體之道,意思是“雖然大地回春,天氣變暖,但仍要多穿些衣服,被子也要蓋厚一點”。春天多捂一捂,一方面是對剛剛過去的冬天氣候進行延續性的適應;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耐熱鍛煉,使得人體能自然適應即將到來的炎熱的夏季。
鍛煉方式不拘 機體散熱為本
初夏進行耐熱鍛煉還有具體的辦法: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氣溫在25度左右、濕度在70%以下的環境,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煉項目,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汗的目的,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但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于28攝氏度,濕度高于75%時,要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
同時,在這一時段內,要盡可能地不用電風扇、空調(梅雨或濕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濕),使得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2攝氏度以上,濕度保持在60%左右。經過初夏一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31攝氏度,室外氣溫在36—39攝氏度以上,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耐熱鍛煉方式,是很符合人體的要求,而且是很環保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