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火鍋也分寒熱溫涼嗎

火鍋也分寒熱溫涼嗎?進入冬季以來,火鍋成為我與親朋好友聚餐時的“寵兒”。一群人圍著同一口火鍋,一邊聊天,一邊“打撈”美味,既有氣氛,又吃得暢快淋漓。可近期吃了幾次火鍋之后,我就開始咽喉干痛、嘴角上火,并出現口舌生瘡、喉嚨干痛等癥狀。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吃火鍋當然得因人而異。中醫上講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說。不同的食物適應不同的體質,熱則寒之,寒則熱之。如果寒性體質的人總吃寒涼性質的食物,體質會更涼;如果熱性體質的人吃多了熱性特征的食物,那無異于火上澆油。

目前在常見的火鍋配菜中,羊肉、狗肉屬于典型的熱性特征食物,適合寒涼體質的人食用,如果熱性體質的人過多食用,就容易上火,出現口舌生瘡、喉嚨干痛等癥狀。

屬寒涼性質的食物,則以蔬菜居多,如番茄、竹筍、海帶、蓮藕、魔芋、蘑菇、金針菇、冬瓜、油菜、菠菜、生菜、紫菜、芹菜、黃瓜、絲瓜、萵筍、茭白、苦瓜等。肉類食品中,鴨肉、兔肉屬于涼性,而雞肉、鵝肉,以及蝦、黃鱔、海參、鯽魚為溫性食物。

常見的牛肉、豬肉等肉類和紅薯、土豆、香菇等蔬菜,屬平性,寒、熱性體質的人都可食用,但也要把握好度,切忌過量。

說到食材,不得不說到火鍋底料。現在除了傳統的麻辣鍋、清湯鍋,又有了許多新鮮的花樣火鍋,比如一些商家打出“藥膳美食”、“中藥滋補火鍋”等招牌來招攬顧客。

其實藥膳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一桌就餐者,各人體質狀況不可能完全相同,人人都吃同樣的藥膳顯然不合適。如老鴨湯的鍋底,適用于肺燥、干咳、便秘的人,可對陽虛、寒痰者則適得其反。

火鍋也分寒熱溫涼嗎?所以消費者食用含有中藥成分的鍋底前,務必搞清楚其中有何中藥,以便選擇取舍。若比較青睞滋補火鍋,不妨請中醫把把脈,結合個人體質,做到“陰陽補瀉”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