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孩子不好行為 早發現早治療

成長過程中,兒童的很多行為都會讓父母感到詫異,第一次養育孩子,誰都沒有經驗,即便是已經有了一個娃,每個孩子也各有特點。所以,對于孩子的有些不當行為,父母萬萬不能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3歲看老,只有適時地糾正孩子的言行,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行為一:對父母直呼其名

如果你看美劇的時候,看到孩子直接叫父母的名字,“Hey,Mike!”,可能你會覺得這很酷,感覺孩子很有人權,有作為孩子的尊嚴。然而,放到中國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對父母直呼其名的行為,會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不孝、忤逆犯上。

當然,不少接受歐美文化影響的年輕父母可能覺得這沒什么,讓孩子直接叫名字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呢。其實,這種想法使不得。畢竟咱不是美國,孩子從小就直呼家長的姓名,不僅會讓孩子養成目中無人的性格,在別人眼里,孩子也是個沒大沒小、家教差的人。

如何正確解決:

如果孩子通過模仿對父母直呼其名,那么爸爸媽媽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直接叫長輩的名字是極為不禮貌的,必須使用相應的稱謂,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果孩子是故意這么叫著玩,那么爸爸媽媽可以置之不理,等孩子自己玩得沒意思,喊你爸爸或媽媽時,你再應答。如此,孩子就知道這種玩笑是開不得的了。

行為二:老人就是出氣筒

不少父母發現,孩子是一個“兩面派”,所謂“兩面派”指的是孩子在父母面前很乖巧,而一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面前,就立馬翻身做小霸王了。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和家里每一個成員慢慢相處之后,他就大概摸清楚,每個人的脾氣和性格了。例如和爸爸沒大沒小可能換來的是責罵和一頓打,而和媽媽抱怨則可能換來媽媽無盡的嘮叨,而對著老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發怒,老人卻總是樂呵呵的。

如此孩子就養成了有氣往老人身上撒的壞習慣,即便在爸爸媽媽那里受了氣,也總能在溺愛自己的老人身上找到平衡。然而,這種看人做事的性格可能導致孩子欺善怕惡,自私自利,不知道珍惜和感激老人所做的一切。

如何正確解決: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有這種傾向,那么最好適當提醒下老人,不要溺愛孩子。另外,最好能當場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并向老人道歉。此外,爸爸媽媽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而不是找到一個好欺負的就盯著欺負。生活中,孩子除了可能會拿老人當出氣筒,還可能出現怕爸爸,欺媽媽的現象,道理也是一樣的。針對孩子的這類行為,父母有必要做好自我反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