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柏勒兒茶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ǎi Lè ér Chá

【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原形態】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6~12米,樹皮灰白色。葉為二回羽狀復葉,羽片5~10對,各羽片間有一棒狀腺體,小葉多數,條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1~1.5毫米,稍被短柔毛。8~9月開花,穗狀花序,長6~8厘米,具總花梗;花下,有香氣;下部無性花淡紅色或淡紫紅色,稍大;上部花兩性,多為黃色,較小。莢果集成頭狀,寬6~13毫米,無毛,暗褐色,呈波狀或彎曲,開裂,宿存。分布于廣東省。

【生境分布】生于熱帶灌叢、熱帶稀樹干草原和過渡森林里。分布于廣州。

【化學成份】含兒茶酚、兒茶鞣酸(含量約65.1%),比進口兒茶膏高50%左右。

【炮制】采取直徑5~10厘米粗枝,劈成長寬各2~5厘米、厚為0.2~0.5厘米的小塊薄片,放瓦罐或鋁鍋中,加10倍水煎煮,煎液由棕紅色變為褐色,約6~7小時后過濾,濾渣再重復提取1~2次。將濾液合并,在水浴上濃縮即成棕褐色柏勒兒茶膏。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止瀉,斂瘡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用法用量】1.5分。吞服。

【附方】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柏勒兒茶膏0.5克吞服,每日1~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