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父母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寶寶

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了解到,孩子們是通過范例來學習的,但是根據美國心臟聯合會和兒童醫院的研究表明,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從孩子出生前就開始了。父母經常是無意識地將身體、認知和腦力的偏好傳遞給孩子。正因為此,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不良言行帶給寶寶壞影響。

孩子出生前

懷孕初期發燒并且服用非處方藥會影響胎兒的心臟健康,孕期工作且以積極的方式生活的準媽媽,患病的幾率相對較低。而那些在懷孕期間壓力極大的準媽媽生下來的孩子,更容易情緒紊亂。

準媽媽的生活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懷孕期間吸煙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或智力低下,準媽媽的飲食習慣糟糕會讓未出生的寶寶肥胖等等。

孩子出生后

父母的飲食偏好能夠對出生后的孩子造成影響。如果你是一個為身材而頻繁節食的人,你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灌輸給孩子“食物就是敵人”這種觀點,而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飲食紊亂。如果你總是喜歡吃快餐或者預訂外賣,那么你就會向孩子傳達這樣一種信息,工作比飲食重要。

孩子通過范例學習

根據美國教育部的調查顯示,口頭上教孩子識別對錯,遠遠比不上孩子每天觀察父母和年長兒童的行為習慣所產生的影響大。

你試圖教會孩子什么是責任感,結果你自己晚上常常參加party,結果第二天因此無法正常上班。孩子因為看動畫片忘記了備考,從而考砸了,他還得接受你的懲罰。這一點在孩子看來很費解。如果孩子常常接收到這類矛盾的言行教育,那么孩子可能會埋怨,甚至開始叛逆。

再來看一類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完全沒有社交活動,朋友圈很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逐步給孩子灌輸不信任別人的思想。

小貼士



如果你能用始終如一的行為來兌現你對孩子說的話,那么你的語言就是孩子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體貼別人的話,你就要習慣性地為身后的人開門。但如果你的行為不能很好地證明你自己所說的話,那么這種教導式的話語就會成為孩子最反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