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女人消失了男人怎么活

男人女人,誰離不開誰?這樣的問題如果只是空談,恐怕永遠不會有結論。但是今天,有人實施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讓女人消失,看男人如何生活?

女人離開的一周,都發生了什么

在爭議聲中,哈比的村民們,特別是男人們勇敢地接受了挑戰。在這7天里,BBC派了12個報道組90個人每天24小時跟蹤拍攝,而且大量采用的是不被察覺的隱蔽拍攝手法。拍攝期間,有些男人索性放下工作,給自己放假,專心在家照顧孩子,另一些人則一邊上班,一邊把所有的業余時間投入家庭事務。第七天的下午三點,哈比的女人們終于回來了。家人團聚的場面非常感人,許多男人手捧鮮花,有些還特意烤制了“歡迎回家”的蛋糕。晚上,男人們給妻子和女友帶來了更大的驚喜。他們在村委會大廳舉行慶祝晚宴,這些毫無經驗的“大廚”們在村里惟一一個接受過烹飪培訓的男老師的指揮下,拿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菜肴。晚宴過后還有歌舞演出,取名為“缺席七日”。

在試驗結束后的采訪中,哈比的男人們描述了自己的“七日經歷”

59歲的戴維·麥德利說:“這個主意很聰明,不過到后來,我覺得有點吃不消了。但是與那些需要照看孩子的男人相比,我還算容易的。我需要給三條狗和一只貓喂食,我還要做村委會的秘書。”麥德利一直住在哈比,但這七天他認識了許多從未謀過面的鄰居們,“我上了烹飪課,當我發現我不會用吸塵器時,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詹妮特離開前,我是不會認為我不能單獨生活的。她不在,家里太安靜了,我覺得現在整個村子的氣氛比以前更友好了,這種友誼不是那種在鏡頭前的虛假的友誼。”除了最后一天的盛大晚宴,男人們在這七天里還合作建了一個圍欄,修了一條新路,讓村子的活動場所不再受到過路汽車和自行車的橫穿。女人回來了,哈比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一切看上去都沒什么改變,但是這個小鄉村的生活軸心還是發生了幾度傾斜。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英國有3/4的家庭都是雙收入家庭,20世紀70年代,英國女人的收入還只相當于男人的一半,而現在的差距只剩下22.8%。但是,60%與丈夫收入相同甚至更高的女人回家還要照看孩子。而聲稱自己做家務的男性的比例從1954年至今一直保持在12%,沒有變過。BBC制作人凱利·韋伯蘭姆說,“我們確信這個實驗結束后,男人女人都將從各自的經歷中學到些什么,并開始重新看待他們的生活”。

當夏娃不再只是亞當的一根肋骨

七天長假,哈比的女人們又是怎么度過的呢?

離開了家的女人們一開始還是有些不適應,比如換了地方睡不好覺,牽掛孩子和寵物,擔心家里的東西會不會因為老公的馬虎而毀壞。但是到了第三天,大多數女人就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軌道,而且樂在其中。除了那些有全職工作的女人白天上班、晚上住了七天賓館以外,大多數女人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去訪親會友,還有一些女人則結伴到周邊游玩起來。

七天之后,有些女人說她們開始想家了,但是大多數女人仍然意猶未盡。這與實驗中的男人們的心路歷程剛好相反。女人離開時,男人們躍躍欲試,為了這個可以不受束縛的自由假期,也為了能有展現自己治家本領的機會。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事情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容易.

女人離開的日子,獨自面對家庭、孩子和社區交往,男人的生活還能這樣輕松嗎?或許正像哈比男人們說的,這一周過得既快又慢,到后來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女人離不開男人,是因為夏娃是上帝用亞當的肋骨造出來的

所以,傳統觀念始終認為,女人似乎總是比男人更離不開對方,女人總是需要男人的呵護,擁有了男人的關愛的女人,生活才過得滋潤。但是今天的女人越來越強大了,大到職場爭奪戰,小到家里換燈泡,都能一手搞掂,想都沒想要找男人幫忙。沒有了男人,女人照樣過日子。而男人離開女人則剛好相反。失去了一根肋骨的亞當,雖然看上去依然獨立完整,但卻不知不覺間陷入了一種“生理缺席”,難以察覺,一旦發作,修補起來卻難度更大,需要的時間也更長。

拍攝于1979年的美國影片《克萊默夫婦》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妻子不想再做家庭的奴隸,離開了丈夫和兒子,克萊默這才發覺自己一直忽略了什么——家庭生活。對女人來說,離開男人的不適其實更像一種習慣性的“心理缺席”,而一旦度過這個“心理缺席”期,女人發現有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與朋友時常相聚,凡事自己做主沒有爭吵,不需要跟在男人屁股后面揀臟襪子、倒垃圾,這樣的“缺席”有什么不好?

日本女人的賢惠世界聞名,與此同時,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義”也最普遍,日本男人一向遠離廚房,認為做家務理所當然是女人的事情。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心安理得,認為是他們辛勤的工作養活了這個家。但是近年這種狀況也發生了改變,日本女人越來越獨立,很多人受過良好教育,并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如果婚姻不能給她們帶來更舒適的生活,并在情感上滿足她們,她們寧肯選擇單身。根據日本官方的統計數字,在過去的10年間,25~29歲女性中未婚者所占比率已從40%升至54%,在30~34歲女性中這一比率也由14%提高到了27%。享受著經濟獨立帶來的自由和快樂,日本女性是不會輕易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而不打算辭職的女性就更沒有理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找個男人回家伺候。為此,日本太田市推出了一項特別休假制度,將男性休帶薪“育兒產假”定為用人公司和男人必盡的義務,以改變日本男人淡漠家庭生活的形象。

Female成長了,Male要跟上嗎

在這個世界上,女人總是善變,而在善變的女人眼里,男人又總是一成不變,于是,不同步成為男人與女人之間又一個不可調和、沒有答案又早有結論的老調重談。特別是最近幾十年來,女人不僅在社會生活中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角色,并且在一些方面已經超越了男人,在更多的方面正在趕上。

就在不久前,英國牛津大學基因學家發表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研究成果,他們說未來將是女人的紀元,男人將滅絕!因為從Y染色體的角度來看,“男人是缺損的女人”。不管科學家們怎么說,至少到目前為止,男人和女人還是相互依存的,無論從生理抑可心理層面。就像漢語的“伴”字,人各一半,缺了哪一半都不完整,或者至少是影響活著的質量。但是,在女人大步向前、不斷彌補自己的缺失、從一根肋骨成長為一個完整個體時,男人們是否也應該及時跟上,補上那根肋骨?

聽聽別的聲音

·不管女權主義者怎么說,女明星總是最需要男人又最離得開男人的一族。兩度奧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未婚育有二子,卻無人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朱迪說:“我只是不需要男人。”

·麥當娜離不開男人,又離開過很多男人。在一次接受美國《娛樂今宵》電視采訪時,主持人問麥姐,你在那些地方改變了蓋·里奇?麥姐說:“這個我很在行,一年半的婚姻里,他給孩子換了很多次尿布,也收拾床,第二天他會自己撿起他扔在地上的臭襪子……”

·作家棉棉說:“現在我不需要男人了……這或許跟我失敗的婚姻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到了這個年紀,對各種男人已經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興趣了,而自己喜歡的男人還一直沒有出現。”

·羅大佑:“有人問我最愿意別人稱呼我男人、音樂人、藝術家還是歌手?我當然選擇男人。我是男人,我需要女人,需要愛情,需要肉體的滿足和溝通。男人永遠需要女人,女人永遠需要男人,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說到這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補充道:“但是配偶真的會影響創作。”所以他離開了多年的伴侶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