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給寶寶喝水的那幾件事

現在到了秋季,喝水是一個健康排毒而又降火的一個好方法。每個人每天要喝八杯水才能保證身體健康,那么對于寶寶來說呢?一天要喝多少水呢?寶寶們應該如何飲水呢?快來跟四季養生小編來看看。

1、空腹喝水

起床后給寶寶空腹喝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擴張,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促進體內沉積一天的廢物與毒素的排出,還可以讓寶寶的大腦迅速的清醒。除了起床后要空腹喝水之外,在中餐和晚餐餐前,也應該讓寶寶空腹喝一杯水。因為食物是依靠消化器官內的消化液來完成消化的,餐前空腹飲水可以保證消化液的分泌,幫助寶寶更好的消化食物,同時又不影響身體內其他組織細胞中的含水量。要注意,空腹不能夠飲用冷水,而應該飲用溫開水,因為溫開水不會刺激腸道。

2、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

一般人都會認為,喝水就應該是口渴了才喝,殊不知,人感到口渴的時候,就表示身體中的水分已經喪失得很嚴重,水分已經失去了平衡,人體中的細胞脫水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等到身體發出了口渴的信號之后再開始喝水,就已經喪失了補水的最佳時機了。而寶寶的身體正在發育,更加的離不開水,如果等到寶寶口渴了之后才喝水,不利于他的生長發育,因此,不要等寶寶感到口渴了才喝水,而應該每天定時定量的給寶寶補充水分。

3、果汁飲料不能代替水

有一個誤區,認為果汁飲料也是水,可以代替一天的八杯水,其實不然。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超市里買到的瓶裝飲料中,除了糖分,還有各種食用的添加劑和香料,這些飲料往往營養物質少,而且糖分高,不利于寶寶的健康發育。而白開水具有白開水具有促進新陳代謝、輸送肌體營養、增強身體的免疫力等作用,而且不用消化便可以直接被身體吸收利用。因此,不要用果汁飲料來代替白開水。

4、在吃飯的時候適量的補充水分


吃飯時應該配有湯或者水,這樣有助于幫助消化食物,溶解其中的營養物質,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而且,如果在餐前或是吃飯時候不適當的補充水分,飯后由于唾液的大量分泌以及胃液等的消化,可能會引起身體失水而感到口渴難耐,如果此時再喝水,就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會讓胃因為喝入大量的水而感到飽脹難過。

5、不要喝過量的水

眾所周知,物極必反,因此,喝水也不能夠過量。因為人體中的水也是占有一定量的比例的,如果超過了這個比例,水便會滲透到細胞內部,使細胞腫脹變大從而造成水中毒。水中毒的時候,血液中含水量會增多,而鹽的濃度下降,很可能引起肌肉疼痛甚至痙攣。如果身體實在缺水的話,可以適量的飲用淡鹽水來補充身體內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