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商販添加劑泡青棗變成紅棗 食用或引腫瘤

黑窩點內堆滿了青棗以及“紅棗”

黑窩點內查獲的大量甜蜜素

青棗在浸泡過添加劑后變成“紅棗”

廈門網訊 據東南快報報道 進入秋季,新鮮的大棗大量上市。一些不法商販,卻利用糖精、防腐劑等浸泡青棗,將1元多一斤的青棗加工成3元一斤的有毒“紅棗”。

昨日,東南快報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長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長汀縣公安局,端掉一個“毒棗”加工黑窩點,繳獲涉案原料棗50余噸,其中成品棗7.37噸。

此次行動要從8月20日說起,當時在接到群眾舉報后,長汀食藥監局第一時間展開了調查。經過一天的前期排查,長汀食藥監局發現這是一個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大的團伙制售窩點,立即部署打擊制售“毒棗”專項行動,制訂詳實工作方案。

在行動前,多個外圍小組開始對加工黑窩點及流動攤點進行持續監視。同時,針對長汀論壇出現的《緊急通知:街上推板車的外地人賣的大棗,不能吃》一貼,及時聯系網絡警察屏蔽該帖,避免“打草驚蛇”。

8月21日下午,長汀縣食藥監局所有執法人員與長汀縣公安局39名警員兵分多路、統一收網。當場抓獲23名正在加工或銷售“毒棗”的人員,截獲3輛用于運輸“毒棗”的小貨車。共查獲涉案原料青棗50余噸,其中成品“紅棗”7.37噸,甜蜜素、糖精鈉、丙酸鈣、山梨酸鉀四類添加劑共733公斤,涉案汽車3輛、手推板車3輛,刑事拘留8人。

經審訊,今年8月14日以來,山東籍的李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為了以次充好,雇請貴州、江西等省的15名工人生產和銷售,利用糖精鈉、甜蜜素、丙酸鈣、山梨酸鉀等食品添加劑浸泡青棗,將一元多的“青棗”加工成三元一斤的“紅棗”出售,每天加工5000斤-7000斤,共加工7.37噸“毒棗”,涉案價值21萬余元。

相關延伸

浸泡青棗的糖精鈉能引起動物腫瘤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專家表示,按規定新鮮水果不得使用添加劑。而在毒棗浸泡液檢測出含有糖精鈉、甜蜜素、丙酸鈣、山梨酸鉀四種非法添加物質,此外,待售的毒棗也檢測出高含量的上述物質。

糖精鈉是食品添加劑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1997年加拿大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攝入大量的糖精鈉可以導致雄性大鼠膀胱癌。消費者短時間內食用大量糖精鈉,會引起血小板減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臟器損害等,引發惡性中毒事件。

甜蜜素(甜味劑)是目前我國使用最多的甜味劑,副作用:對肝臟及神經系統有影響,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的危害則更為明顯。

山梨酸鉀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幾乎無毒性,但過量攝入山梨酸鉀會導致新陳代謝紊亂。

丙酸鈣是酸性食品防腐劑,在酸性條件下,產生游離丙酸,具有抗菌作用。它對人體的危害是一點點慢慢累積起來的,研究證明,它與上腸道失調和偏頭痛有關,還會導致孩子學習困難和持續性疲勞。

省食藥監局專家教你三招辨別“糖精棗”

昨日,福州一名從業20多年的水果批發商告訴東南快報,進入秋季,福州市面上的棗基本以冬棗為主,冬棗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如遇到過早上市的棗,大家就要警惕,表面上看著鮮紅,吃起來也很甜,但甜后發苦,且不耐存放,就可能是用糖精泡過或者催熟的。

至于如何辨別“糖精棗”呢?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專家介紹,一看顏色,“糖精棗”綠紅分明,且紅色為鐵銹紅或暗紅色;二摸,“糖精棗”成熟部位果皮褶皺,根部萎蔫,不耐存放,放置一段時間后果皮果肉分離、容易爛;三嘗,“糖精棗”極甜,甚至發苦,且果皮比果肉甜。另外,如果買回家后用水泡洗時發現水發甜,這種棗也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