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4種育兒法 小心把孩子越教越笨

隨著現代人生育的子女數量越來越少,許多家長都恨不得自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是神童,或是一出生就能學到所有的知識。于是早教這個行業就一度受到人們的熱情追捧,也正是這樣,許多并不專業的父母充當起了早教專家,看看他們都有哪些誤區存在吧!

1.溺愛過多

一邊是嚴格要求孩子學這學那,一邊又怕孩子學這辛苦,學那累。于是就出現了初學時興趣滿滿,學了幾天之后大人孩子都累趴下,原因是父母這也怕那也怕就只好自己全包了。早教老師說要孩子自己做家務,父母哪能放心讓孩子自己做啊!自己全包了,甚至連寶寶玩亂的玩具都幫他們收拾得整整齊齊,孩子自己想要動手都沒機會,只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不是孩子不想動手,而是沒機會動手,悲哀吧!如果想讓孩子真的學到東西,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學去做,就算他們摔倒,也能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只有放手孩子們才能真的長大,并且學到本領。

2.太過專制

在家里父母就是絕對權威,孩子沒有任何發言權,也就不存在建議或意見。孩子喜歡褲子,媽媽卻認為裙子好看,孩子的衣柜里也就滿柜子都是裙子。孩子想學跳舞,媽媽一口回絕:“跳舞有什么用,要學就學英語。”結果孩子沒有任何興趣地進了英語班,學得不開心,又能學進去多少東西呢?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孩子也是有思維有行動能力的,過多地專制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為什么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思想呢?

3.拔苗助長


有些父母早孩子還沒學會爬,就想讓孩子走;孩子剛學會走,就帶著孩子跑了起來。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可是用拔苗助長的方式反而不能幫到孩子,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成長,這又何必呢?弄巧成拙有什么好?不會走你強行帶著走,孩子得摔得多痛;不會跑你拉著他跑,孩子得有多累。要學會遵循自然的規律,有深遠目光的父母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

4.數數不準掰手指


在某些早教中心和父母的眼里,孩子掰著手指數數是一種很傻呼呼的表現,他們要求孩子在心里數數。但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家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并不認為孩子用掰手指數數有什么不對,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心數是一抽象的數學過程,而掰手指是一個存在實物的具體過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度以孩子的年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孩子掰手指數數有助于日后他掌握用心算數數。早教機構和父母要想跳過這一過程,對孩子來說有點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