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血能預測自殺幾率只被媒體界看好,科學界卻不
研究人員發現簡單的血液檢查據稱能發現想要自殺的人。對于那些曾被自殺行為波及過的人,這個消息是鼓舞人心的
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以及實驗報告的主作者扎卡里·卡密斯基在一次新聞發布會說道:“有了這樣的測試,我們可能就可以在悲劇發生前通過及時發現并阻止他們來降低自殺率。”
研究人員稱,這個風險模型是以血液檢查結果為基礎的,其預測準確度為80%-97%,這是通過統計有自殺想法或試圖的人數計算出的結果。
新聞發布會中提到,這個測試可以很好地預測人們的自殺沖動,如檢測病人的自殺念頭、在軍隊用于測試發生了基因突變而變得更脆弱的成員,從而在他們回鄉后更緊密地監視他們、檢測在急診室或在做諸如決定是否住院治療、是否要接近并進行監視等安全評測時的可能產生的自殺念頭。
這個發現是世界重大新聞。
遺憾的是,這個事實在科學界不怎么受好評。新聞報道以及新聞發布會的內容與上個月發表在《美國精神雜志》的文章針鋒相對。這篇文章反復強調那個實驗是個很小的實驗,并且含有重大缺陷,這個實驗的結果需要檢驗,并且其主要發現可能是人為結果。
當研究人員聲稱已經發現了有高預測準確度的新的基因測試時,他們常常會在分析和論證過程中犯同樣的錯誤。我們要明白,一個小問題就足以推翻大部分實驗結果。
事實上,只有在被測試的基因在疾病的發展過程會發揮實質作用時,基于DNA測試的預測才有可能是準確的。眾所周知,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變會極大提高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而如果CTDR基因是從父母雙方遺傳的,其突變會引起囊胞性纖維癥。
如果一種疾病是多重因素引起的,如果只對其中一種因素進行測試是無法發現到底是什么因素引發這種疾病的。例如,吸煙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很高,但很多吸煙者不會得這種疾病,相反,很多不吸煙的人卻會。公眾需要被告誡不要吸煙,但是吸煙情況本身不是對疾病的準確預測值。
人們自殺的原因是多樣的,突然之間單一的基因會變成主要原因這種事是非常不可能的。
這個事實足以讓我們懷疑這個被發表的報告,而一個小檢驗也證實了研究人員不可能發現了自殺基因。
這篇科學論文指出SKA2基因將自殺幾率提高到1.15倍*,而BRCA1 or BRCA2的基因突變則將患乳腺癌的幾率提高到4倍以上:體內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有45-65%的幾率患乳腺癌,而沒有這種基因的女性的幾率則為12%。1.15倍的幾率會將患病人數提高到12%-13.8%,但不會更高。自殺幾率遠低于12%,在2010年每10萬人中只有13個人死于自殺,那些有SKA2基因的人自殺幾率只比他人高一點點。
準確的預測需要知道提高疾病幾率的關鍵因素,并且預測原則要適用于所有人。有一些原則會比較復雜,因為引起某些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在那種情況下,預測原則的內容是基于多重因素,有更多風險因素的人比那些少一些的人更可能患上疾病。
患病幾率有多高是科學報告中經常給出的有價值的內容,因為只有比較最高值和最低值才能發現實驗最有意義的內容。而這項關于自殺的實驗沒有體現出這種價值,因為這兩次實驗的研究人群人數太少了,以至于不能分出高發人群和低發人群。
對幾率被提高了多少的計算常常足以推翻新的基因測試的準確預測性。問一些問題也可以推翻這個研究:這個研究的樣本有多大,這個研究針對哪些人群,這個實驗結果在其他人群也適用嗎?預測研究需要調查成千上百人,這些人必須具有適用人群的代表性,并且在發表預測準確性之前要將實驗結果應用在更多人身上來檢測其準確性。
在這項自殺研究中,研究結果只是來自30名有精神疾病的孕婦以及22名有抑郁癥父母的孩子身上。這個研究結果沒有被進一步檢驗。
顯然,自殺血液測試的作用被媒體過分夸大了。預防自殺的基因檢測是沒有效果的,即使研究作者是資深人士,并且是發現用SKA2基因變異來推測自殺行為的幾率模式的作者(正如科學文章揭示的)也不能改變這個結果。
這項研究不僅缺乏恰當的實驗數據,還沒有考慮到自殺思想和自殺行為的動機。自殺是很復雜的,一份基因測試是不可能預測它的,更不用說用這個結果來預防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