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夕陽景,別有風情

作為撫養子女的父母,人們強烈建議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因為“時間總是過得太快”。他們未言的潛臺詞其實是,子女離開后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彷徨而空虛。似乎子女一旦長大,我們就理所應得變得憂郁。

然而,我卻認為,即將到來的空閑時光是恩賜和享受,父母們應該為此作準備。是的,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并且要離開我們。但那不是真的“離開”,他們只是去探索更廣闊的天地。

我才不對自己反復嘮叨什么要“珍惜現在每分每秒,老來失落沒完沒了”。我不想如此褒貶鮮明地來界分年輕年老。我愿意換一種客觀的概念:今兒個、明兒個,或者換更文雅的說法,眼前當下的時間、將至未至的時間。

這樣感覺好多了。

去年,我和丈夫去聽了伊拉·格拉斯的演講。演講開始前,我們去鎮上逛了逛。經過一家燈火通明的店時,我像受到無法抗拒的吸引被拉進店里。我走進店里,里面的布置美得讓我喘不過氣來:店里到處都是空氣植物,放在從天花板上懸垂下來的空心玻璃球里;首飾盒里鋪滿了卵石或者米粒,戒指和手鐲雅致地樣子擺在上面;紡織品在后邊的角落,觸目皆是深深淺淺的白;薄棉毯上繪著天藍色或鐵銹色的縱條,靠墊中心點綴了古怪奇異的小圖案……而我就站在這一片綺麗中間。

“我希望…我們以后的生活能像這樣。”我輕聲說,把手滑進丈夫滿是老趼的掌心。

“這將是我們人生的第三幕,寶貝。”丈夫回答。

我微笑著把臉貼在他的肩膀上,忍不住幻想著此后20年的模樣:孩子們獨自去跨越各種溝溝坎坎;我們家地板會翻新、墻面會重新漆飾;我們生活在恒久而鮮明的美之中,就像這店里的裝潢;我想象明媚的陽光、花團錦簇的花園;我想象在寧靜的早晨翻閱報紙,鳥兒在窗外啼鳴,報紙沙沙作響。

我想象著我們的“第三幕”。

我得承認,孩子們離開那一段令我眼睛濕潤,喉嚨發緊。

可我也情不自禁地注意到想象帶給我那種慵懶的平靜,慢慢滲入我心靈的眼眸。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如同已經完成被賦予的任務,然后再次被賜予品味生活的時間。簡直像神跡。

我想,許多年后——當我垂垂老去的許多年后,某一天我回憶起幻想未來的此時,我依然可能喜極而泣。

因為那時我們步入了我們的生活。

而孩子們開始了他們的。

一切都變得不同。

一切都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