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白露節氣的養生要點 謹防花粉癥切勿盲目進補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即為“白露”的開始。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專家提醒市民,白露臨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涼意甚濃,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因為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對安渡冬季有益,同時秋季是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白露顯秋涼 謹防花粉癥

“白露是進入秋天的標志。”彭先生解釋道,立秋過后到白露,間隔一個月。從字面看,似乎立秋節氣一過,便應是涼爽的秋天了,其實不然。從立秋到處暑再到白露這一段時間,暑熱還遲遲不肯離去,許多時候仍然酷熱難當。民諺有“六月立秋緊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說,立秋日在農歷六月的,天氣會涼得快;立秋日在農歷七月的,熱氣退得慢,會烤得人渾身冒油。只有白露,才是真正進入秋天的標志。

據了解,在24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節變化;小寒、大寒、小暑、處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則與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樣,反映了天氣現象,特別是與降水有關聯。農諺的“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棉怕白露連陰雨”,說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氣晴好對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對番薯,是“白露見濕泥,一天長一皮”,表示露水催著番薯長大呢。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等癥狀,從中醫上來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專家建議,從白露起要補養腎氣。“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另外,白露時節,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游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此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切勿盲目進補 鍛煉莫光腳打赤膊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民俗專家彭先生解釋道,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天氣仍熱,每天還是要用一盆水洗澡,過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著涼。他提醒道,白露時節,連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結成小水珠,可見地面寒氣還是比較重的,更何況人的腳底心也是比較容易遭到寒氣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運動時不能赤腳或打赤膊,這個季節還應當穿衣襪防寒。

“立秋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專家表示,白露”時節,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貼秋膘”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如秋天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

營養學家表示,白露時節的適宜膳食有蓮子百合粥、銀杏雞丁和香酥山藥等,這些飲食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養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而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中醫認為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吃海鮮要多加生姜,因為海產品大寒可以導致脾胃受傷,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