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電子控”致近視激增 OK鏡適用于曲率高的患者

暑期即將結束,但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讓眼睛“放假”。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及家庭wifi的普及,不少孩子逐漸迷上上網,成為小“電子控”。視力問題成為不少家長最關心的話題。

家住廣州的市民賴女士的兒子今年只有7歲,她發現兒子最近常常瞇著眼睛看東西,結果到醫院一查發現,孩子視力只有0.6,賴女士把原因歸結在一些電子產品身上,“兒子今年才上一年級,我們平時忙著工作,一直也沒顧得上管他。”賴女士坦言,現在像智能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非常普及,孩子長時間使用這些設備,很容易導致視力下降。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周清副主任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周清副主任表示,每年假期及開學前后,都會出現學生族看眼病的高峰。很多孩子的近視度數不斷升高,特別一個長假結束之后,很多孩子近視度數會升高100到200度。其中電子產品、用眼不當,都是比較關鍵的原因。周清還表示,我們要鼓勵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現在的生活空間太狹小,孩子大多數時候都在室內活動,近距離用眼的時候很多,應該多讓孩子遠眺,看看遠處的景物,這樣可以對孩子的眼睛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青少年近視激增 電子產品成最大“元兇”

在2010年某調查結果統計,我國青少年中,小學發生近視的比例40.89%,初中生為67.33%、高中生為84%,其中小學生增長幅度最為明顯。周清主任表示,目前我國兒童中發生近視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在門診中六歲多的孩子就有近視的例子不是少數,除個別因遺傳原因外,這些近視的孩子共同的特點就是愛長時間看書、看電視、玩網絡游戲。

如何減少電子產品帶來的近視危害?周主任提醒道,首先就是改變用眼習慣,建議0到6歲兒童使用電子視頻產品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不得超過一小時。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其次孩子不要太“宅”,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研究表明陽光下戶外活動時間較多,近視發生率低,每天3小時以上戶外活動的近視患病率為0.8%,2小時的近視患病率3%,半個小時為24%左右,可見戶外活動有益于孩子身體的健康發育。

孩子近視能不帶眼鏡就別帶眼鏡?

“孩子這么小就戴眼鏡,度數會不會越戴越深?”這是很多家長聽到醫生建議孩子配眼鏡后的第一反應。對此,周清主任說,與家長們的擔心相反,越是小的孩子近視就越應該及早配戴眼鏡。“這是因為6歲前的孩子,眼球發育尚未完全,這時如果近視了,但又未能及時矯正,那意味著看東西就會模糊不清,這樣一來會影響孩子眼球的發育,從而影響他們視力的發育,甚至導致弱視。”

至于為何戴上眼鏡后,有些孩子度數依然加深的問題,周清主任指出,在兒童生長發育期(18歲以下),近視加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等到18歲以后趨于才會趨于穩定。目前延緩近視加深的辦法最為可靠的是改變個人用眼習慣。

對于有些家長為了減緩孩子近視加深幅度,選擇佩戴“欠角”的眼鏡,周主任反駁道,現在的研究認為,出現近視后是要帶眼鏡的,最好度數為矯正到正常,這樣可以減少近視增加的幅度,此外帶眼鏡的度數還不能是欠角的狀態,比如孩子本來500度近視,你只帶300度,一直屬于欠角的狀態,離焦下反而容易導致近視的再度加深。

不想帶眼鏡?可考慮激光手術或者角膜塑形鏡

很多人把激光手術等同于治愈近視,周清指出,近視主要是眼軸的長度和屈光力不匹配引起的。目前大部分近視主要是眼軸長度變長所致,而這種眼軸長度變長是無法恢復的。目前無論是戴眼鏡、隱形眼鏡還是角膜激光手術,僅僅是改變光線的聚散來適應近視變長的眼軸。因此,臨床上對于近視的治療只能進行“矯正”,而非“矯治”或“治愈”。

很多愛美的人士為了美觀不想帶眼鏡而選擇激光近視手術,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手術也是有適應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比如,要求患者年齡在18周歲以上、近視度數在1000度以內,最近兩年近視度數比較穩定、每年度數加深不超過0.5度、眼部和全身各項指標符合手術要求等。

“有近視卻不想戴眼鏡?其實還要一個辦法,就是佩戴角膜塑形鏡”周清表示,角膜塑形鏡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原理并不復雜。使用根據角膜形態特殊設計的接觸鏡,晚上睡覺時戴上,通過物理的作用合理調整淚液的流動路徑和形態,作用于角膜表面,從而達到白天不用戴眼鏡也能看清的效果。“但是角膜塑形鏡也有它的適用范圍,對近視曲率較高的患者最為有效,例如曲率在44-45效果就很好,而且散光超過250度也無法戴穩。此外近視減低的幅度范圍只到500度。”(通訊員:張燦城)